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后劲不容小觑
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移动支付领域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类第三方支付竞争的市场只是一小部分。以网银App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话费等支付为代表的运营商仍占据着大部分份额。其他包括近场支付(NFC、储值卡)和刷卡支付(刷卡器、信用卡、借记卡)等产品,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依旧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在互联网巨头们竞争不断升级,处于先行状态,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的布局与发展趋势又将是怎样的呢?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在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布局移动支付的时候,金融机构也在做一些类似的事情,例如推广金融机构独立的应用APP,并入驻公众账号和支付宝客户端推广。由此来看,金融机构开展移动支付业务也是手到擒来。例如工商银行的APP将扫一扫引入菜单,QQ邮箱的漂流瓶也被招商银行APP客户端模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移动支付行业报告分析,无论互联网巨头们怎么布局和竞争,金融机构的竞争地位短期内不可撼动,具体情况还要示阿里和腾讯进入的民营银行们的发展情况而定。金融机构也拥有大量的用户基础,并且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转账、交易、理财等功能。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具有手机银行业务的9家银行的手机银行用户数量已经累计突破了3.4亿大关,尤其是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的活跃用户达到了网银专业版的七成以上。
虽然移动运营商在远程移动支付的地位中从强势变为弱势,但是未来移动运营商在近场支付市场中大放异彩,当然前提是移动运营商能够紧跟潮流,进行突破创新。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分析认为,移动运营商也是拥有数亿用户人群,按照常理,移动运营商应该是移动端最有话语权的角色。但是从互联网们的移动支付大战中可以看出,运营商话语权正在降低,已经沦为流量经营的管道。这或许将倒逼移动运营商专心开发近场支付业务。
前瞻的移动支付发展趋势报告分析认为,移动运营商能够凭借其在手机终端的整合能力,实现手机的NFC近场支付,无论是小额近场支付与大额支付业务,均可以为用户提供非常好的支付体验。移动运营商不但掌握着移动支付的空中通道,而且还具有遍布各处的代理点和营业厅,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经营手机类业务是移动运营商的专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己经离不开手机,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移动运营商永远是他们手机帐号的大管家,所以移动运营商的品牌形象己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移动运营商最大的劣势在于非金融机构的组织性质,限制了一些大额支付业务的拓展。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