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成为结婚的主力军 拉动婚庆市场的强势增长
相关推荐 |
婚庆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详细>> |
80、90后成为结婚的主力军 拉动婚 |
五一假期 迎来婚庆高峰 |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婚庆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的一组数据表明,2011-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新人数量绝对数在增加,但增速在减少。究其原因,高房价、昂贵的婚礼,经济能力有限是主因。
图表1:2009-2013年全国登记结婚新人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结婚登记新人绝对数的增加还是拉动了中国婚庆消费的强势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生育高峰期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到了现在,中国已进入了80后结婚的高峰期,连90后也加入这股“结婚潮”。80后人群拥有雄厚的消费实力,具有时尚个性的消费意识,成为结婚消费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另外,80后独生子女到了婚嫁年龄,双方家长都不惜财力操办婚事,这也成为结婚费用一再高涨的重要原因。
婚庆产业报告指出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它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目前每对新人花销大约在8-20万元之间,以平均每对10万元的花费计算,2013年全国有1327.4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可测算出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约达1.3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34%。巨大的消费额催生了婚纱影楼、婚宴及婚宴用品、婚庆服饰等相关新兴行业。拿婚庆产业的几个细分市场来说明一下。
1、婚纱摄影市场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消费能力以及社会思潮的不断进步和变革,新人们在结婚前夕几乎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拍摄一套婚纱照,而且每对新人消费在婚纱摄影上的开支也在逐渐上升。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婚纱摄影支出排在结婚消费中排第五位。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新人的婚纱摄影消费水平大致分为三个档次:中档消费在6000元到8000元,低端消费在3000-5000元,高端消费在10000元以上,其中至少有60-70%的消费者选择中高端婚纱摄影。
据民政部相关资料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有超过12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其中婚纱摄影在整个婚庆支出的比例约为15%。中国婚纱摄影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且竞争与机遇同在婚庆消费中,婚纱摄影是婚庆经济的亮点之一。
2、珠宝首饰市场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婚礼、庆典等重要节日对珠宝的刚性需求是不间断的。2010年以来,作为首批独生子女的80后逐渐成为市场的消费主力。未来几年,80后、90后逐渐进入婚龄。随着结婚热潮的到来,婚庆珠宝首饰市场需求将会不断上升,婚庆首饰消费金额将会大幅提升。
据统计,2013年内地珠宝销售超过5000亿元。预计五年后,中国内地珠宝市场的年消费额将会翻一番,珠宝消费市场潜力惊人。以黄金为例,2013年受热衷于黄金的传统文化和黄金投资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我国黄金消费量增长迅速,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首次突破1000吨,达到1176.40吨,同比增长41.36%。其中首饰用金同比增长近五成,达716.5吨,刷新1949年以来历史纪录。
图表2:2010-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情况(单位: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婚庆旅游市场
据有关部门了解,婚庆旅游正在成为一块颇具诱惑力的大蛋糕。新人结婚时,平均有31%%的个人积蓄用于婚庆消费,婚庆主题已经成为各旅游目的地招徕游客的重要卖点。
婚庆蜜月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全球每年的婚庆消费达数千亿美元,而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大约有99%的新婚夫妇会外出度蜜月,其中各自有68%、85%和98%比例的新婚夫妇会选择出国度蜜月。在我国,每年约有1200万对新人结婚,这部分人愿意把自己31%的积蓄用于婚庆消费,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蜜月旅游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广阔。由此可见,国内外婚庆市场的兴起必然衍生出蜜月旅游产品,蜜月旅游将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旅游参与意识的增强,迅速兴起的旅游发展新亮点,正在成为与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媲美的颇具诱惑的大蛋糕。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适婚人口规模增大、婚庆消费观念的改变、婚庆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婚庆消费水平的走向等四大驱动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婚庆市场仍将继续升温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因结婚产生的直接消费总额将近1.33万亿元。2014年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新增人口出现增长的趋势,婚宴开支逐渐走高,婚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婚庆产业已成为目前我国一个新兴的、充满巨大商机和前景的朝阳产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