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趋势方向——产城共融
一、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从1984年第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式设立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由大量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生态经济区等组成的遍及全国各地的发展格局。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13年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达到2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为105个;截至2014年8月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为21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为114个。
图表1:2008-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全国各级开发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开发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超过13%,东部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达到16%,中西部达到9%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全国21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09亿元,工业增加值260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57亿元,财政收入7339亿元,税收收入6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2.3%、14.7%、18.7%、15.2%,增幅分别高于全国(7.4%、7.2%、8%、8.8%和8.5%)5.6个、5.1个、6.7个、9.9个和6.7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2020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进出口总额24315亿元(其中,出口12917亿元,进口11398亿元),同比增长4.5%。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3.5%、24.3%、6.9%、9.8%、9.7%和19.6%。
图表2:2014年上半年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运行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2014年工业园区最新动态
2014年,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仍旧如火如荼,以2014年8-9月的发展动向来看,新兴产业的投资规模加大,外资引进规模也在扩大。具体的发展动态如下表所示:
图表3:2014年工业园区建设最新动向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园向产业新城转型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工业园区的转型方向将是"产业新城",产业新城即"产城共融",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
图表4:现代产业新城与传统产业园区比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产业园到产业新城区的转变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需要对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行思考和研究。
相关推荐 |
政策发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
中美联手治雾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市场机 |
工业园区“孤岛式”发展将转向区域竞合 |
中航工业集团或将分拆 航空发动机单独研 |
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全球第一 市场需求依 |
MOOC开启教育界工业革命 “字幕组心态” |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