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日本人的陷阱?
二维码已抢占了手机的入口
如果不是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二维码是什么。二维码虽然不是微信发明的,却因微信而广为人知。二维码迅速闯入人们生活,已经到少不可缺少的地步。武汉一哥们说,扫扫二维码,就不用在手机上挨个字母地输入网址,使“低头一族”上网更便利。“我现在几乎患上‘二维码强迫症’,一看到二维码就想扫一下,看是否有商场打折优惠券。”
二维码如此流行,它确实具备强大的功能:
信息获取(名片、地图、WIFI密码、资料)
网站跳转(跳转到微博、手机网站、网站)
广告推送(用户扫码,直接浏览商家推送的视频、音频广告)
手机电商(用户扫码、手机直接购物下单)
优惠促销(用户扫码,下载电子优惠券,抽奖)
会员管理(用户手机上获取电子会员信息、VIP服务)
手机支付(扫描商品二维码,通过银行或
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手机端通道完成支付)
二维码产业规模在中国迅速膨胀
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立建说,国内二维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粗略测算当前国内二维码制作、发布、识别等上下游相关产业规模已超2000亿元。但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二维码超过90%的高普及率相比,我国二维码产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维码起源于日本
二维码起源于日本,原本是为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一种条码。二维条形码的新技术在1980年代晚期逐渐被重视,在“资料储存量大”、“资讯随着产品走”、“可以传真影印”、“错误纠正能力高”等特性下,二维条形码在1990年代初期逐渐被广泛使用。
维码在国内迅速普及做大了蛋糕,也衍生出较为突出的专利风险。据专家透露,当前国际范围内使用的二维码技术标准,主要有日本QR码、美国PDF417码等;我国也有企业自主研制出GM码标准,但眼下并不普及。日常使用仍以QR码为主。
羊总是喂肥了再宰
二维码不光在手机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一项核心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必将“一片光明”。QR码作为一项国际标准,受到专利保护。尽管QR码专利拥有企业对外宣称将不执行专利保护,“但在推广期免费,一旦形成规模或技术更新,随即收取高额费用,已成为国外技术标准研发巨头的惯用手法。”
当年我国DVD产量占到全世界的九成时,世界各地DVD专利技术拥有方纷纷联合对我国生产企业征收高额专利使用费,致使我国十分红火的DVD产业迅速萎缩,“类似还有手机GMS标准等,这些专利陷阱已让我们交了不少学费。”
除专利风险外,技术垄断或将成为制约我国二维码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据相关人士介绍:日本QR码有三个定位点,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点被污损,除日本相关企业生产的识读设备外,均无法准确读取信息。 “在物流、零售等行业中,条码污损极其常见,这意味着大批二维码使用企业将被迫购买昂贵的进口专利设备。”
二维码需要中国芯
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广受质疑,“山寨”、“垃圾车”等帽子一顶顶的扣下来。但是比亚迪的自主开发精神和“普世科技“的理念,却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的认可。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和双模汽车,悄悄走到世界的前列,使中国汽车在电动车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二维码在中国也只是处于快速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技术、产业链发展并不成熟,有很多机会去创新或推广国产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战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巨无霸杀得风生水起,商战手段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信息产业的巨头们,到底有谁在心怀民族品牌,抓住核心技术,避免被宰的命运呢?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