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荒 牛奶紧缺 中国乳业模式的反思
全国生鲜乳价格连续13个月上涨,今年的奶荒是历年之最。业内人士表示,原奶产量减少,不少城市奶制品一度断货。就在前几年,看到另一种现象,散户卖奶不如卖肉,纷纷退出;大户有规模优势,但发展遇瓶颈;奶牛养殖成本快速上涨,赚不到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乱象呢?
媒体调查 袋装奶价普涨 市民喊贵
"我才几天没来,这一箱奶涨了十来块钱。"4日中午,在省城大润发超市,一买牛奶的市民看着标价牌感叹,孩子一直在喝的蒙牛未来星系列牛奶,原来一箱只要48块钱,现在一下子涨到了60块钱。"孩子一天一盒,一个月得喝两三箱,这就得多花二三十块钱。"
除了蒙牛旗下产品,各个超市中伊利、光明、三元等品牌的奶品价格也都有所提升。各品牌销量最大的包装种类最为常见的百利包袋装牛奶大都是价格最低的产品,像三元纯牛奶原价在1.8元,现在的价格涨至2.2元。而像佳宝这种受市民喜爱的当地品牌,价格也有所上涨。
媒体探密 奶荒的原因
原料进口受限
前段时间新西兰乳品被检出肉毒杆菌,占中国70%进口奶源。国家对乳品原料进口的收紧政策,让很多乳企感到奶源紧张。蒙牛、伊利这样的大乳企以前使用进口乳原料非常多,现在他们都被迫在国内寻找奶源。“而且,很多冷饮糕点之类的产品以前都是使用进口乳原料,现在也在争抢国内奶源,国内奶源肯定就紧张了。”
散户退出,奶牛存栏量减少
奶牛养殖成本快速上涨,比较收益下滑,这几年散户正加快退出。
今年50岁的王战伟,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河镇碾格图村人。回忆起1982年刚养牛时,一缕幸福的笑容在脸上闪过,“那时候,两头奶牛足够养活一家人。”他感叹道,现在成本涨得太快,散户的牛奶每斤只能卖1.5元,去掉成本,每产1斤奶,奶农要赔上3毛钱。
成本倒挂,让奶牛成了散户口中“吃钱的牲畜”!不少奶农告诉记者:“现在肉牛行情看好,奶牛都当肉牛卖了。”什兰岱村,曾经是奶牛养殖村,以前有200多头成母牛,现在只剩下40多头了,因为日产奶量达不到企业收购的下限,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命运。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的一项调研也印证,7—8月份对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调查显示,奶牛存栏数量同比降幅10%—20%。
当前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为37%,这也意味着仍有超过六成的奶源由散户提供。伴随着散户加速退出,谁来填补这一空缺?
专业户 规模化扩张难
同样是从80年代起养牛的张宝银,有着与王战伟不同的经历。从最初30多头奶牛到502头,他承包的北京昌平兴发旧县奶牛场基本实现了现代化。面对成本上涨,张宝银有着散户比不了的优势:专业兽医、机械化挤奶、吃进口苜蓿……“舍得喂才能出好奶,一头成母牛每天伙食费要50多块钱,”他说,奶牛平均日单产30公斤,每公斤奶收购价5.1元,摊薄成本,收入可观。
看到市场空缺,张宝银有心扩大规模,但现实难题让他却步:一是土地,“现在牛场规模已达到载畜极限,周边没有新地了。”二是青贮料,现在牛场一年要2500多吨,本地资源捉襟见肘。
“用地紧张制约了规模养殖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家畜改良工作站苏雅说,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为例,奶牛存栏数居全区第二位,但因用地缺已出现养殖头数减少情况。
在北京昌平区三石奶牛场何永利看来,资金是最大瓶颈。“如果不是缺钱,我5年规模能翻两番,养到1000头牛。”还有扶持政策问题,“这两年小母牛补贴政策为何没了”,也让何永利摸不着头脑。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