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4月1日

打破边界生态化 在线教育投资再起热潮

 2016-11-14 11:42:45 责任编辑: 来源:互联网 作者:钱海金城武

临近岁末,已经沉寂了许久的教育行业突然热了起来。

曾经获得百度1060万美元A轮投资的智课教育宣布获得来自金砖资本、海通文化、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基金、南方资本及百度的2亿元人民币B轮联合投资,汉能担任本次融资财务顾问。以B轮融资规模的标准来看已经谈不上小数目。稍前一点时间,教育平台作业盒子和51CTO也分别宣布获得亿元融资。此外其他教育行业的融资消息包括:上市公司立思辰的子公司康邦科技 2.5 亿全资收购跨学网、勤上光电8800万增资英伦教育、诺贝儿获7500万B轮融资、KeeKo获数千万融资。

(图为智课教育“教育·生态·进化”战略发布会现场公布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消息)

说好的2016年属于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呢?

狂欢后的落寞

要说在线教育真正的炙手可热,那绝对是在2015年,且不说大把的教育项目往来如梭,奔波在创业大赛、车库咖啡、双创路演的路上,投资人大把大把往任何一个早期的教育项目上撒钱。在想象空间相对收缩,更注重现金流和财报利润的A股市场上,都诞生了全通教育这样的神话。

啊,全通教育……(此处应有无数股民心潮澎湃中)

发行价30.31元/股,从2015年年初开始上涨,最高曾涨至467.57元/股,创下a股市场最高价纪录,引无数股民竞折腰的全通教育,日前发布了2016年三季报,6.29亿的营收,4200万的净利润,在创业板上完全不温不火,始终徘徊在25元以下的股价,也全不复当年“妖股之王”的气势。

并且,从去年开始,全通教育业绩和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投资并购行为。2015年,全通教育通过投资并购新增并表的公司就达9家,净利润共计8906万,占全通教育2015年净利润的95%,而2015年继续教育业务接近1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全年营收的22.6%,全部来自于2015年收购的继教网。

想象空间的结束?

全通教育的沉寂就像教育行业的缩影,尤其是新兴起的在线教育,仿佛整个市场的热度已经随着2015年的狂欢结束而褪去。根据此前BAT联合推出的《2015教育科技蓝皮书》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中国在线教育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11月,在线教育总融资已增长至17.6亿美元,融资热潮堪称疯狂。然而进入到2016年后,在线教育行业投资突然缩水,上半年行业总额仅在5.5亿美元左右,与前两年同期相比降幅明显。

A股公司公开的报告更能说明一些问题。整个2016年上半年,教育行业处在被并购的热潮中。根据新京报的统计,2016年前8个月,A股市场一共发生了21起以教育类公司为标的的并购活动,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在线教育与K12领域,合计收购金额约为83.8亿元。

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行业的行情“旺盛”,恰恰相反,大量的创业项目被上市公司并购,意味着创业初期的蓝图已经基本兑现,进入稳定期。一方面,项目从此依靠日常经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和利润生存,并凭此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说明这些项目已经缺乏更大的想象空间,不再有新的故事可以讲,相比之下,那些真正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像滴滴、饿了么还有当年的小米,哪个不是ABCDEFG一轮轮融资下来,先融半个字母表再考虑上市的事。

资本为何回头

现在回头审视文章开头处那一连串融资名录,相关行业的创业者、投资人乃至股民是否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市场的热情终于回来了!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血淋淋事实告诉我们,资本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讲感情的地方,很显然,无论资金,还是投资人,都不会突然重新对教育焕发了激情而重新投资。实际上,之前在线教育的想象空间,一度陷入了僵局,用曾经一位中年投资人略显刻薄的话说:“如果在线教育就是把老师讲课的视频放到网上,那和我们80年代上的电视大学有什么区别!”

那么,新的想象空间在哪里?答案是教育生态的浮现。如果说两年前在线教育行业的关注点是如何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那么现在,新的投资关注点则是如何打破“教育”的边界,与其他行业发生更紧密的结合,从而诞生真正的教育生态。

在线教育新图景

让我们先看看在线教育的项目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4年,获得百度A轮1060万美元融资时,智课教育的主要产品智课网和极智批改正在经历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过程,其他的板块都只停留在纸面上。

而在日前披露出的B轮融资消息中证实,智课的“教育云”已经渗透全国1000多所高校、50余所重点中学、100余所公共图书馆;与创维、小米、海信达成智能电视教育内容的合作,研发了基于资深内容的VR产品,甚至搭建了全国25个城市的“智课出国精英学习中心”。

以1060万美元来说,智课教育做的这些事情已经很有性价比,加上近400万用户和强大的师资力量,相信就此成为标的,按照A轮的估值翻上两三倍被并购也谈不上困难。然而,与同行不同的是,智课教育等一批在线教育项目没有选择到此为止,而是换来了资本市场充满热情的“回头望”。

这说明,在用户数、师资、渠道等因素之外,有更宏大、更清晰的愿景吸引了投资人的注意,市场重新焕发了想象力,对在线教育新图景充满期待。

新生态诞生

还记得文章开头说过,2016年被视为属于VR/AR和游戏、直播的年份么?这几个概念的背后有一个核心词“内容”,这个核心词同样影响了在线教育行业。

实际上,老师这个身份由于教育的互联网化,正在日渐模糊,而成为“内容生产者”的一员。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包含更多的元素,传统的、持续将近一个小时的授课也许需要压缩到15分钟,更多的时间用于互动,用于展示等。作为一个教育内容生产者,必须适应这个过程,甚至主动迎合这一过程。

于是,“教育+内容生产”,一个生态的风口悄然而至,而如智课教育就抓住了这个风口,一举以2亿元的B轮融资额笑傲同行。“教师不仅需要总结核心知识点、提炼大纲,还需要设计学习解决方案,把内容颗粒化,制作成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内容。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表示,在具体的操作中,还需要老师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内容和课件制作,甚至涉及到机位、分镜头、脚本以及剪辑等视频内容专业的能力,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师难以完成,而智课教育可以提供的。

(图为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在发布会现场进行主题演讲)

所以怎样正确理解教育+内容生态?实际上,你可以把平台想象成花椒、映客乃至熊猫TV,而每一位老师,都是有待挖掘的教育主播,平台不仅提供渠道,还负责帮助“主播”们包装、培训甚至设计“节目”。而与直播平台们争抢粉丝的状况不同,“教育+内容”面向的是规模过亿的刚需学生群体。

大愿景 大市场

不仅如此,教育生态的衍生还有不可忽视的智能硬件+教育的市场。由于生态的浮现,教育的行为必然走出过去单纯的通过电脑和手机彼此连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校、操场、客厅、卧室、交通工具上……在线教育的多终端化显而易见。

企查猫

实际上,很多在线教育项目已经展开了智能硬件上的布局,只为在未来的终端时代抢占一席之地。从幼儿教育的智能玩具,到能进行人机训练的智能机器人,超大屏的智能教学机器,以及如智课教育与创维、小米等智能电视合作的“客厅教育计划”,还有跟虚拟现实结合的教育VR产品。随着智能硬件的完善,想必会有更多的教育类产品出现,想象一下把智能产品卖到每一个学生手中的美好图景……

现在你知道投资人们的热情为何会回来了。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