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与低绩效的矛盾 中药行业何去何从
一、中药行业呈现高增长、低绩效发展
截至2012年12月,我国中药规模以上企业达2082家,产业经济规模达5000亿元左右。此外,中国已有9000余个中成药品种,剂型也从传统的“丸、散、膏、丹”发展到现在的40多种;中药进出口总额达30多亿,2012年出口24.99亿美元,进口8.73亿美元。在某些地区,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中药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中药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虽然中药呈现出极高的增长速度,高于药品市场平均水平;但从中药供给情况看,目前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却是高增长,低绩效。因此,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策略值得研究。
图表1:2006-2012年中药行业收入增速与毛利率变化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药企业产业发展策略
(1)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中药行业的产业结构是技术进步的主要瓶颈,呈现出一方面市场结构高度分散,研发投入难以达到应有的阈值要求和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缺乏有效的创新活力和竞争结构,产业的投入产出质量低。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重推动技术先导型企业,形成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以垄断企业为主、以技术先导型中小企业为辅的行业组合。
(2)鼓励资产重组,促进产业集中
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中成药产业应重点鼓励两种类型的资产重组:一是强强联合,尤其鼓励生产与科研的横向一体化,不鼓励多元化的扩张;二是强弱联合,这对单个企业而言有一定意义,但对行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所以产业重组应以强强联合为主。
鼓励中药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是因为我国中药存在技术进步的投资主体错位现象,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我国中成药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是大学和科研院所,但大学和科研单位不是投资主体。从经济学角度看,应用科学的技术进步受益者主要是企业,所以投资主体应该是企业。
(3)追求产品差异化,调整行业进入壁垒
药品的疗效和副作用是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国际市场对中药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天然药物,尤其是在治疗上有优势的复方药。所以,应该把中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产品的差异化上,而非低成本扩张,主要策略是调整行业进入壁垒,把新进入者限制在技术先导型或垄断范围内。对新进入者的产品的科技含量应作出严格规定,严禁改头换面的老产品进入市场,并且必须逗硬执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