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形势预测

分享到:
20 张媛 • 2016-11-13 16:35:0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43350G0

 一、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盈利能力提高,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1、总体运行平稳向好。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89.3亿元,增长5.0%,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4.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2015年的总体走势是上半年变化较快,下半年基本平稳。从月度变化看,年初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降,在4、5月份达到低点,6月份开始缓慢提高。

2、中小型企业活力增强。

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7.8万家,比上年增长3.6%。其中,小型企业6.6万家,占84.5%,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比。三大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数量为3.3万个,占85.6%,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从经营情况看,大、中、小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7.3%、25.9%、46.8%,其中,大型企业占比较2014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为3.7%,但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经营质量提升。

3、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国家降息、减税、清费等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节本增效产生积极作用。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908.0亿元,增长5.3%,较2014年上升3.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利润增速7.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7%,高于工业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0.9个百分点。上缴税金总额12269.6亿元,增长5.0%,较2014年下降2.0个百分点。从企业平均成本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低于全国工业2.9元。

4、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

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农产品加工业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2015年,食品行业主要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901亿美元,全年共下降2.0%,降幅较1-11月收窄1.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为42.4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471.6亿美元,下降2.5%;进口金额429.2亿美元,下降1.4%。按主要产品看,出口下降较快的是谷物初加工品,出口量下降11.9万吨,比2014年下滑37.4%,肉类也略有下降,干/坚果、茶叶、冷冻饮品、贝参蛤产品出口情况较好;进口方面,主要是植物油产品、冷冻水产品和乳品的进口金额下降较快,分别下降70.6、40.6和31.8万美元;进口金额增长较快的大宗产品有冷冻畜禽肉、酒精及酒,小宗产品中的糖果、烘焙、方便食品以及蜂产品、保鲜水果等进口增长也较为迅速。

5、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不含中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712.9亿元,增长10.2%,低于上年6.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三大食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9940.3亿元,同比增长8.6%,拉动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4.4%,增速最高;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7.7%和4.4%。

6、区域结构加速调整。

2015年,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出现分化,其中,中部、西部地区总体发展较快,东部、东北多数省份增长放缓。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比为50.6∶25.2∶15.7∶8.5,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1.0和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最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除山西省外,其它5省增速在6.4%-10.8%之间。31个省区中,增速超过10%的有6个省,分别是东部地区1个(福建),中部地区1个(湖南),西部地区4个(贵州、宁夏、云南、重庆)。

二、农产品加工业形势预测及重点问题

当前,农产品加工业经历局部市场饱和以及结构性产能消化期,承受着价格“天花板”和成本高企的“地板”双重挤压,新常态特征明显,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单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

1、行业去库存压力较大

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行业传统产业过剩问题严重,库存压力高企。2015年1-10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累计库存达到19366.5亿元,同比增长4.7%,较年初增加989.6亿元,其中仅10月份新增库存就高达235.5亿元。预计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库存不容乐观,去库存压力依旧较大,不仅增加企业仓储、人力盘点等费用,还占压大量资金,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2、用地难和融资难最为突出

一是用地难。农用地、工用地两不靠,专用原料基地和初加工设施用地土地流转困难,流转费用1200元/亩、年;加工企业用地由于亩产税收少、投资强度弱,一般难以拿到用地指标;征地花费时间长、用地审批慢、办证难、时效性差。二是收购资金融资难(贵)。加工企业前建基地、后连物流,一次性收购原料常年加工,流动资金压得多,特别是季节性收购资金贷款难,“有买原料的钱就没生产的钱”。据抽样调研,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20%能够满足贷款需求,50%的只能满足一半,30%的很难满足。抵押物只有房地产和机械装备,仓单、出口定单、农产品、林权证、流转土地经营权等不能抵押,即便是试点地区,也是是按预期收益的2折至5折放贷。四川9县30万亩抵押仅贷到2亿元。各种评估费、担保费、保险费、公证费等占到融资额15%-18%,利率大多上浮30%-40%,实际利率在10%以上,46%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上涨。

3、企业各类负担加重

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营成本上升较快。企业平均税负约占销售收入的8%-10%,而利润仅为销售收入的3%-5%。加工企业进项税为13%,销项税为17%,4个点不能抵扣。出口退税率偏低,罐头、果汁、桑丝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5%,水产品加工为13%,玉米淀粉、酒精为5%。初加工享受不到农用电优惠,现用电价为0.88-1元/度。各类原料价格与2005年相比上涨了66%-108%,能源、动力价格上涨了74%,劳动力成本近8年涨了近二倍左右,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71%,而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制品价格上涨仅为80%。

4、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一是加工专用品种严重缺乏。如美国专用玉米品种3000多个,我国只有100多个品种,我国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二是产地初加工水平低。每年产后损失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三是主食加工滞后。目前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但大量主食产品依赖作坊和摊贩生产和供应。四是综合利用不足。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的60%以上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企业平均耗电量、耗水量分别是发达国家的2倍和3倍以上。五是布局比较分散。农产品加工企业85%是规模以下企业,95%是点状分布,产业分工不够,资源不能共享。六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多、创新少,引进多、自创少,单打独斗多、联合创新少,技术装备比发达国家落后20-25年,核心设备主要靠进口,多数企业缺乏品牌宣传推介资金。七是主产区加工业落后。产加销未能整体构建,缺乏产能转移承接平台,中、西部只占到全国的29.9%和15.3%。八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服务机构不足,覆盖面小,服务功能同质化、针对性不够强,难于与企业有效沟通对接。

总体看,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55%,低于发达国家的80%,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于世界30%的水平,肉类加工率只有17%,低于发达国家的60%。

三、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深加工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食储藏和果蔬产后损耗率分别高澎和25%,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0.38:1;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而且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和装备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10-80年,各种高新加工技术的应用很不普遍。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深加工越来越重视,逐渐加大了投入。但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业距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2、更关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已经逐渐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高、营养好、品种全、方便化和安全性的时尚转变,特别是工作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变化,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正逐步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和方向。

3、全球化规模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我国有5万多食加工企业,仅有100多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而且多数以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或集体业为主要形式,有的甚至是一些手工作坊,对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挑战根本无力应战。做大规模,可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可增强资金和技术实力,及时开发市场需要的品种;可以树立品牌,打名牌战略,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大规模的衣产品加工企业不仅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与其它产后相关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刺激农产品销售,对农业生产起着积极地龙头作用。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张媛
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1066918
关注
113
文章
571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