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提现收费 银行加入移动支付战场
10月12日,支付宝将正式实行提现收费。按规定,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的基础免费提现额度。
对此,舆论认为,在成本和用户黏性双双上升的背景下,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取消部分免费政策既是顺理成章也是必然趋势,而传统银行通过与时俱进的变革谋求新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业务回流。未来,双方将在相互竞争和学习中共同推动移动支付市场深化发展。
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则开始实施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转账免费,不少银行近期还纷纷推出“二维码”和“云支付”等移动支付产品,加快互联网布局。大额支付业务加速回流银行体系将是长远趋势,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或将升级。
移动支付行业用户规模
近些年来,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的全面布局,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2月,手机在线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25亿户,同比增长126%。数据显示,从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来看,2013年注册用户数约为3.25亿户,同比增长46.51%。2014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为3.25亿户,较上年增长24.88%。
根据政府的最新公告2015年中国有3.58亿的用户曾经使用过移动设备支付,移动支付和转账的总额达到了16.4万亿人民币。
图表1:2008-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单位:亿户,%)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手机银行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达到66.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98%,预计到2018年将突破200万亿元。前瞻认为:由于手机银行普及率及渗透率低于网银,因此未来手机银行交易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加上移动支付浪潮的推动,手机银行将借助移动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构建手机银行移动端金融生态。
2011-2015年中国手机银行交易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第三方移动支付
2012年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一年。一方面,支付标准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产业营造起良性的竞合环境,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链中各方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推出创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但是,由于受产业政策、支付技术商用、基础受理环境建设、用户习惯培养以及产业链中各方利益平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年度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达到1511亿元,同比增长89.11%。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由于巨头的补贴和APP的活跃,使得人们的习惯逐步适应移动端,移动支付在2013-2014年得到高速发展。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同比增长55.36%。
图表2:2009-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3: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移动支付领域,主流的厂商有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数据显示,在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以72.9%的份额居首,财付通(微信+手Q)以17.4%位居第二,拉卡拉、百度钱包、易宝支付的市场份额均在1%以上,分别为3%、2.2%、1.5%;快钱、平安付、京东支付、连连支付相对较小。
参考该领域发展成熟的日本市场的情况。2004年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推出的手机钱包开启了日本的移动支付之路,到2008年,5年的时间里日本近端移动支付用户增长到0.49亿,然后从2008年到2011年的三年里,近端移动支付用户仅增长100万,达到0.5亿,日本市场处于稳定期,考虑到日本移动用户约为1.1亿,因此近端移动支付用户比例为45.5%。
2012年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明显增速,参与企业的积极性明显增高。但是未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增长将从数量上的增长向质量上的提升转变,所以中国移动支付用户经历了前期的体验式的疯狂增长后,后期的增长将更加理性。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中国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将达到5.38亿人。
图表4:2016-2021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预测(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银行对移动支付越加重视,中国电信移动网络不断升级,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中国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未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1年,第三方的交易规模有望超过26万亿,而手机移动交易将接近488万亿元。
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传统银行将在竞争中不断融合,这一趋势将有利于推进移动支付市场的深化发展,双方有望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