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网约车竞争格局分析 Uber称霸全球、滴滴一骑绝尘
随着人们对网约车出行方式的逐步认同,网约车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原本以Uber、滴滴为首的网约车企业称霸国内外市场的局面下,依旧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触角伸至网约车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网约车平台及创业型的网约车公司。
全球网约车行业竞争分析
——Uber是全球的绝对霸主
尽管滴滴不断在海外市场布局,但就全球范围来看,Uber依旧是网约车行业无可争议的绝对霸主。2009年,卡兰尼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搜索引擎,成立了一家线上打车公司Uber,创建“平台”模式,利用他人的闲臵资源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拉开了共享经济的浪潮。Uber成立后一路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7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
2017年Uber全球营收规模达到7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同时亏损也不断扩大,达到45亿美元;其全球交易总额从上年的200亿美元跃升至370亿美元,成为全覆盖式的网络。2018年2月,Uber估值高达720亿美元,成为科技公司最大的“独角兽”,牢牢霸占国外网约车霸主地位。
——后起之秀Lyft发起挑战
在全球网约车市场Uber一家独大下,后起之秀Lyft仍无惧地发起挑战。Lyft由科技创业家兹默和格林共同创建,2013年1月宣布正式在洛杉矶开始运营相关汽车共享业务,如今已在美国40个州展开了业务。
2014年以来,Lyft借助资本力量、业务拓展迅猛。到2017年最新一轮融资,Lyft估值已达到115亿美元。2017年Uber在企业文化和商业行为均出现接连不断的丑闻,进入低迷期,Lyft更是趁机开始招募司机,升级智能手机应用,加大营销力度,扩大美国服务范围到160座新城市,总数扩展至约350座,获得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Lyft一年订单量增幅达到120%,营收增幅达168%,均超过Uber。Uber的美国市场份额从年初80%下降至约70%。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除了Uber、Lyft,还有Grab、Ola、Uber、99、Taxify、Careem、滴滴国际共同构建了一个服务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移动出行网络,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减。
中国网约车行业竞争分析
——国内市场:挑战者再次发起攻击
2010年,中国最早的网约车平台易到上线;2012年,滴滴出行上线之后网约车开始逐渐渗透全网,早年的网约车市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双雄鼎立。2014年2月,Uber入局中国,网约车市场迎来了一轮高速的扩张和洗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接连涌入市场,最终这场群雄厮杀以滴滴出行收购快的和Uber,在行业确立龙头地位而告一段落。但在2017年,美团打车正式上线,2018年开始向中国网约车市场发起猛烈攻势,滴滴霸主地位遭到一定威胁。
现有国内网约车竞争格局滴滴集大成于一家,其他网约车app聚焦于细分领域。目前滴滴出行涉及的领域有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单车、代驾、公交、自驾租车、敬老出租、豪华车和二手车11个板块,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而其他网约车app更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
——国内市场:滴滴出行一骑绝尘
整体来看,滴滴出行在国内仍是一骑绝尘,美团打车成长起来尚需时日。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出行以58.6%的渗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远超其他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长久建立起来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更获得用户信任,在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
滴滴出行之所以成为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巨头,与其背后的资本力量有很大关系。在滴滴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可以说是如影随形。截至目前为止,滴滴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成立以来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在获得资本助力后,滴滴出行开始走上称霸之路。2016年,滴滴日单量从百万冲到千万,2017年底日均2400万,高峰时达到2500万单。截至2018年3月初,滴滴的日单量保持在2600-2700万单之间。另外,截至2017年底,滴滴联接了超过2100万司机和车主、4.5亿乘客、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等生态圈。
尽管滴滴出行已经占据头部位置,但进入到2018年,网约车的竞争态势仍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触角伸至网约车领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网约车平台,比如美团打车、风韵出行、高德地图等。
中国网约车行业到最后是一家独大,还是巨头瓜分市场、长期博弈,目前来看依旧是未知数。不过,网约车市场竞争加剧,能够促使各家不断完善服务和平台,对行业长远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将对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状况、市场潜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剖析,以便相关决策者准确了解当前共享经济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