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基础与趋势分析:城市规划定位明确,四大建设重点带动湾区格局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东京、纽约、旧金山湾区之后对全球资本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第四大湾区,其生态圈除具备前三者的发展共性外,自身的区位优势特征也十分明显。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中各城市的规划定位已经明确;结合区域特殊的天然禀赋和产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东西联动、港深莞穗核心轴带动西岸次轴的发展格局。
实力基础
——良好的一体化基础。从2009年《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完成至今,国家和地方政策不断有条不紊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让新湾区的形成极具效率。
——交通运输规模与效率奠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6247万标准箱,是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总和的4.5倍;机场群运输规模同样为各大湾区之首。与此同时,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多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令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形成在即。发达的交通网络既高效连接全球各地又快捷沟通内部不同区域,为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雄厚的科创实力与极强潜力。2017年广东省获取专利数量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3000个;拥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包括腾讯、华为、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联想等,主要分布在科技和金融领域。同时,还拥有港交所和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尤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恰恰为科创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进而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已然具备一定基础。
城市规划定位明确,四大建设重点带动湾区格局变化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中各城市的规划定位已经明确。在这些城市中,香港、澳门、深圳、东莞、中山和珠海为核心,其他城市则为枢纽担当。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大湾区未来建设的四大建设重点,包括强化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建立系统化、分层次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相关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体系,大力营造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的软环境;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核心城市作为支撑,带动土地、产业链、生产率等要素的空间布局优化,综合带动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南沙、前海、横琴三大自由贸易区,打造粤港澳自由贸易港,通过自由贸易区、贸易港建设,带动高端资源“引进来”,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走出去”。
结合区域特殊的天然禀赋和产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东西联动、港深莞穗核心轴带动西岸次轴的发展格局。
首先,湾区的发展关键在于不同体制下区域的融合发展,高规格的湾区协调机构需成立,以加快实现湾区内部各核心城市、不同行政区间的协同与合作。
在大湾区空间重构方面,港深莞穗将成为优势互补的湾区核心发展轴,湾区本身所具有的科创加金融两个强势产业将大大促进湾区经济的腾飞。而在核心轴的辐射带动下,未来重大基建的建成也将助东西联动,促使珠江西岸次轴发展加速。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核心发展轴和珠江西岸次轴的融合发展下,辐射范围将大大扩大,影响力深入华南腹地,统筹协作推动空间由多中心转向网络化,湾区城市最终实现发展均衡,要素得以充分自由流动,最终有望形成世界湾区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园区经济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园区经济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园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