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燃料油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哪些领域影响了燃料油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组图】
一、燃料油简介
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加工工艺流程不同,燃料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常压装置分馏出的重油;减压重油指炼厂减压装置分馏出的重油;催化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又称为催化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
燃料油是石油炼制工艺的最末端的产品,由于在生产燃料油前,原油的主要轻质组分已经经过蒸馏、催化裂解等化学物理变化提取完毕,燃料油的主要成分为多种重芳烃、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等,主要特点是分子量较高、粘度适中、流动性好、热值高、发热量大。
催化油浆属于燃料油的一种,一般作为燃料油调和组分使用,是以蜡油、常压渣油等重油产品为原料,经过催化裂化工艺,抽提出轻质组分后经过外甩装置,甩出的黑色粘稠状液体或固体,催化油浆作为重油催化裂化工艺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反应过程中组分聚合以及芳构化结果,导致其密度较大、黏度髙、相对分子量大,而且由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破损细化携带,催化油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催化剂细粉颗粒。我国催化油浆具有密度大,芳烃含量高等特点。
二、表观消费量震荡下行,目前趋于平稳并有小幅反弹
近十几年,受节能减排政策、替代清洁燃料发展和地方炼厂获得的原油资源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燃料油消费量在震荡中下行。总体上看,2006-2017年,中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从4806万吨下降到2941万吨,下跌38.81%。2011-2013年,中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持续上涨,主要得益于地方炼厂产能扩张导致对原料需求增长,2013年达到最近几年的峰值3770万吨。2014年,地方炼厂因获得的进口原油使用配额大量增加,其原油加工比例明显提高,加之稀释沥青等替代原料的大量使用,地方炼厂对燃料油需求下滑,带动燃料油表观消费量较大幅度下跌。随着地方炼厂燃料油使用量跌至冰点,经过2015年、2016年的徘徊趋稳后已有小幅反弹,2017年消费量为2941万吨,较2016年2780万吨增长4.10%。
三、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石油加工原料、化工、建材以及电力、热力生产等领域。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用燃料油,以燃料油为船舶提供动力;电力和热力生产领域主要是以燃料油作为加热炉、冶金炉以及其他工业炉的燃料;石油加工原料领域主要是蜡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等生产润滑油、环保芳烃油或者经催化裂化生产工艺后催化汽油、催化柴油等轻质燃料;化工、建材应用领域主要是以催化裂化后的燃料油即催化油浆进一步深加工生产沥青助剂、橡胶助剂、润滑油助剂等重芳烃产品,作为下游橡胶化工等行业的原材料。
2005年以来,受环保要求不断升级、航运业发展以及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燃料油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来看,中国燃料油的消费结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13年)主要特征是电力、热力生产行业燃料油消费量锐减,石油加工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需求量大幅攀升。其间,受油品价格走高和节能减排压力增加的影响,中国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大规模使用更经济环保的替代燃料,导致燃料油消费量明显下滑。同期中国经济持续处于发展快车道,促进了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燃料油的需求不断上升;地方炼厂规模迅速扩张,但可用的原油资源有限,大量使用燃料油作为补充。2013年,石油加工领域消费量占比为52%,交通运输消费量占比为43%,化工、建材等工业制造消费量占比为4%,电力、热力生产消费量占比1%。
第二阶段(2014年至今)主要特点是石油加工领域消费量明显下降。由于中国对地方炼厂使用进口原油的限制全面放松,地方炼厂纷纷申请并获批大量进口原油使用配额,2016年,中国地方炼厂原料中原油占比达到94%左右,与2014年相比,提高21%,再加上替代原料稀释沥青使用量的爆发式增长,挤压了进口燃料油的市场份额,地方炼厂燃料油用量大幅下跌。在这一阶段,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的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燃料油消费量有所下滑,但消费占比继续增加。电力和热力领域燃料油消费量跌至冰点,工业制造的消费量有所上升。2017年,石油加工领域消费量占比为25%,交通运输消费量占比为64%,化工、建材等工业制造消费量占比为10%,电力、热力生产消费量占比低于1%。
四、产量总体增长,燃料油收率呈现下降趋势
2006-2017年,燃料油产量从2265万吨增长到2693万吨,增长18.90%,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同一时期中国原油加工量从3.1亿吨增加到5.68亿吨,增长74.52%,而燃料油收率从7.31%下降到4.74%,下跌35.11%,随着炼油能力的增加,燃料油收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燃料油收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其他清洁替代产品的竞争,使得生产燃料油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炼油企业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千方百计降低燃料油收率。
二是由于近几年地方炼厂原油进口和使用“双权”(原油进口权和原油使用权)放开,加工轻质原料的比例不断提高,地方炼厂整体轻油收率不断提高。2013年,受炼厂产能集中释放、原油加工量大幅增加的影响,燃料油产量和收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之后处于明显下滑状态。2016年,地方炼厂获得的原油资源增加,加工量增加到9200万吨左右,增幅达到30%以上。由于地方炼厂产品结构偏重,燃料油产量和收率有所反弹。
五、燃料油深加工重芳烃产品需求稳定增长
根据燃料油的来源、品质不同,燃料油深加工行业主要是两个领域:一是以蜡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等生产润滑油、环保芳烃油或者催化汽油、催化柴油等产品的石油加工领域;二是以催化裂化后的燃料油即催化油浆进一步深加工生产沥青助剂、橡胶助剂、润滑油助剂等重芳烃产品,作为下游沥青、橡胶化工等行业的原材料。
石油加工领域既可以用燃料油作为原材料,也可以用原油作为原料,最近几年,随着对地方炼厂使用进口原油的限制全面放松,原材料中原油占比增加,燃料油占比有较大幅度下降,目前燃料油消费量已经趋稳。
以催化裂化后的燃料油生产重芳烃产品领域受下游行业带动,需求稳定增长。燃料油消耗量从2013年约145万吨增加到2017年约289万吨,累计增长率为99.44%,年复合增长率为18.84%,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中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导向更倾向于“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时间处于成品油短缺的状态,炼油产业一直以提高成品油自给率和原油利用效率为目标,炼厂生产装置的规划和设计也是重视轻油组分收率,大量上马二次加工装置,追求“吃干榨净”。炼厂生产的燃料油主要为渣油和油浆类重质产品,难以直接作为船舶用油,只能作为炉用燃料、下游企业生产原料和船舶用油的调和原料。
上述政策导向导致企业最大化地深加工,炼厂深加工后的渣油和油浆产品不管是作为炉用燃料还是船舶用油的调和原料,后续作为燃料进行燃烧,由于硫、氮、碳含量较高、催化剂粉末较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及有害气体,越来越不符合环保的要求,经济效益较低,并且更经济环保的替代燃料的出现,使得该用途的消耗量已经越来越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深加工生产重芳烃产品,作为下游建材或化工行业的原材料,由于对环境友好程度和经济效益均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带动了燃料油深加工生产重芳烃产品领域需求量的较大增加。
2、下游行业需求稳定增长也带动重芳烃产品需求的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至2017年,我国的沥青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8.43%,防水卷材的年均增长率为13.87%,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年均增长率为7.7%,润滑油及润滑油脂的年均增长率为1.7%,下游行业的需求稳定增长带动重芳烃产品需求的增长。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燃料油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第1章分析了中国燃料油行业的发展环境;第2章对中国燃料油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第3章对中国各重点地区燃料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4...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