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公安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预测 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组图】
公安机关为提升整体效能,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占据信息主导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现有的警务组织、机制、模式、装备等警务实践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当前社会组成要素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激增,在社会生产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逐步使犯罪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特征,传统的警务模式须紧跟甚至领先犯罪类型多变的现状,才能有效应对新型化犯罪活动,多类型、多渠道的犯罪模式倒逼公安机关进行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公安信息化产业价值链。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平台软件厂商、设备制造厂商和元器件厂商等,比如IBM、惠普、微软、Oracle、联想、华为等。下游主要为公安信息化产品的需求行业,包括公安行业、特种行业等。近些年社会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断升级,为公安信息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助推公安信息化建设
当前,世界科技正在快速发展,实现万物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天网”,对海量数据拥有超级运算能力的“天算”,具有超级智能控制能力的“天智”。大数据是公安信息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以大数据建设和应用为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激励以及大数据应用模式的逐步成熟,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统计,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产值达4700亿元,预计到2020年该数字将增加至10100亿元。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安信息化建设以来硕果累累
这几年来,我国公安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13年,引入云计算技术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颠覆了传统信息化技术架构。2014年,探索应用大数据技术服务实战,大数据技术向公安各业务领域全方位渗透。2015年,主推信息共享,突破信息共享瓶颈,建成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数据成为战略资源……发展至今,形成了涵盖1300余项标准的公安信息化标准体系,组织建设了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27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一站式工作平台“警综平台”,有效降低了基层民警工作量。
公安信息化建设在二期“金盾工程”影响下,已逐步将现有的警务组织、警务模式、警务技术和警用装备等警务实践推向全面、深入、快速发展新阶段。1998年底开始实施的“金盾工程”是中国公安现代化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工期持续最长的工程项目。这一项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纳入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予以实施。工程于2003年全面启动,分两期开展建设。通过实施“金盾工程”,公安信息网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公安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建成;基本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案件办理流转、网上执法监督和绩效考核等综合应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得到拓宽充实,公安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明显提高;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基本形成。
公安软件市场得到契机发展
公安信息化属于信息与软件行业,公安软件市场也随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公安软件行业市场发展起步于1984年,直到“金盾工程”建设的开启,才算真正带来了公安软件行业发展的“旺”门,行业开始起飞。2017年,我国公安软件市场规模为148.7亿元,预计2018年达到160亿元。
我国公安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虽然我国公安信息化发展较快,但受传统观念、资金投入、工作机制等影响,公安信息化建设仍存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公安信息化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基础网络实现地域的全覆盖
基本的通讯网络建设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衡量公安软硬件建设水平的基本要素,更是保证公安信息化资源有效传播和共享的根本。未来,在通讯网络、监控视频以及智能交通设施等方面将实现地域的全覆盖。
2、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公安信息化建设下一步应以完善升级人口管理信息系统、配合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三期建设和省级“情指一体”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整合建立治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治安管理基础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治安“打防管控”的警务实战化能力水平。
3、信息共享更加透彻
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要依靠大数据的处理方式,简单依靠传统的警务处理模式已经无法完成大量信息资源的处理,单纯依靠人力处理、筛选信息作用会越来越小,借助大数据整合和云计算各项工作会更加轻松、高效、便捷,通过城市间、国际警务间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智能化高端应用,打造信息化的“智能城市”。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公安信息化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公安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公安信息化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公安信息化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