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9:《2019年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投资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近年来,基因测序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的进入。目前,在行业上游仪器设备环节,国外企业竞争优势显著,而在国内的基因测序与应用终端领域华大基因竞争力强劲。但是,基因测序技术在终端应用领域还未实现完全推广,未来发展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全景图: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但尚未完全推广
从基因测序产业全景图来看,基因测序产业链主要包包括了上游仪器、中游服务提供商以及下游终端应用三个环节,产业链看似简单,但是其下游终端应用涉及领域覆盖面非常广,既包括医疗领域的人体基因组、人体微生物基因组以及基础研究领域,还包括非医疗领域的环境治理、石油存储探测、农牧业配种等。
但是,目前基因测序在终端用户的应用还未完全推广开,这主要是受到了技术发展进程和成熟度的限制。从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问世以来,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四代基因测序方法,但第三代和第四代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完全投入到商用当中。而2005年以来,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并且由于其拥有高通量、低成本、测序时间短等诸多优势,至今第二代测序(NGS)在全球测序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二代技术比一代技术成本明显下降,对个人基因组测序时间从3年降为1周以内,大幅降低了测序时间。三/四代技术对比二代技术读长增加,同时测序流程得到简化,减少错误引入与测序时间,应用领域明显扩大,可测RNA的序列、甲基化的DNA序列等;对ctDNA测序、单细胞测序等也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全基因组测序是必然趋势,RNA序列、甲基化的DNA序列等测序新需求将得到满足,第三代、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将逐渐崛起,基因测序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将得到全面推广。
市场规模:潜在市场空间巨大,2020年中国市场将接近百亿
技术进步扩大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也必将促使基因测序成本下降,逐渐打破价格对临床应用的限制,从而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根据NIH统计,2001-2015年期间,全基因组与单基因的测序成本急速下滑。例如,第一代测序仪基因组测序成本约1000万美元,2013年Illumina推出HiSeqX Ten后,基因组测序成本下降到1000美元以下。
基因测序商用成本的下降,直接推动了技术的市场应用。近几年,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从全球范围来看,2010-2017年,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2.79%。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仍继续保持增长,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在117亿美元左右。此外,尽管目前基因测序在终端应用领域还未得到普及,但是预计未来人体基因组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基础研究和非医疗领域也将达到百亿级别,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而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基因测序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累计对外披露拥有Illumina HiSeq X Ten(目前最高的测序通量和最低测序成本的测序平台)的企业(或机构)有10个,共计11套测序平台,每套每年大概能完成1.8万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而设备的引进和商用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总体来看,2007-2017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整体水平,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7.5%;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了70亿元,同比增速随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保守估计2018年国内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0亿元。
而根据《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提出要建立百万健康人群和重点疾病病人的前瞻队列,即构建大规模中国人群遗传队列图谱。根据华大基因的测算,一个人一生健康相关的数据整合起来大约10TB,则一百万人的数据约为10EB,其中约1%为可有效解读的基因数据,测序费用为0.014美元/兆(汇率为1美元=6.7元人民币),保守测算到2020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8亿元左右,预计未来几年内国内基因测序市场需求稳步释放,市场规模保持良好增势。
投资现状:政策助力基因测序发展,行业投资热情高涨
事实上,国家除了提出相关的发展规划以外,还颁布了多项规定与政策,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在2007年,国家重点引导无创产检进入临床应用,拉开了基因测序市场高速增长的序幕;2015年1月,卫计委正式批准109家机构开展NIPT高通量测序临床试点,推进无创产检不断走向成熟;而在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明确国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加速进院,将进一步推动了基因测序行业规范和快速地发展。
毋庸置疑,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加之政策的助力,必然会吸引大量资本的涌入。从行业投资现状来看,2017-2018年11月我国基因测序行业主要投融资事件共21起;其中,贝瑞基因获得的融资额度更是高达2.7亿元。由此可见,目前基因测序行业正处于风口之上,投资热情高涨。
竞争格局:上游市场国外企业寡头竞争,华大基因在国内市场优势显著
当然,资本的进入必将推动行业的竞争。目前,尽管基因测序行业的竞争者众多(尤其是在中游的服务提供商环节),但是实力真正强大的竞争者数量并不多。如全景图(图表1)所示,在基因测序行业的上、中、下游各环节以及具体的细分领域主要竞争者数量不多,且存在一定差异。
——上游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政策引导国产测序仪进口替代
在上游设备、试剂、耗材等供应环节,呈典型的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目前,二代测序仪仍然占据市场主流,而在2017年之后,借助于HiSeq系列测序仪升级和推广,Illumina不断蚕食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逐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2018年,Illumina的市场份额已增长至84%,稳居第一;LifeTech和罗氏的市场份额也在5%以上,相对较大;此外,454生命科学、太平洋生物科学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而从国内来看,据统计,目前中国仅有11家企业参与测序设备制造,仅有25家企业涉足耗材及试剂,其中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有华大基因、紫鑫药业和达安基因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国内企业在基因测序上游环节的竞争力整体较弱,但是国家政策引导将有助于国产基因测序仪的进口替代。例如,在2018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该文件以解决首台“高通量基因测序仪”难采购的问题,提高医院对国产仪器质量的信心,逐步形成国产替代进口的良性循环。
——中游竞争者激烈,本土企业占领当地市场
与由跨国厂商垄断的产业链上游相比,基因检测产业链中游整体竞争更为激烈。以中国的基因测序服务市场为例,近年来,我国大大小小的测序服务机构层出不穷,呈野蛮增长之势,目前已有200余家机构从事基因测序服务相关业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武汉、苏州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竞争十分激烈。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基因测序服务区域市场一般被本土的基因测序服务公司所占领。具体来看,在基因测序服务方面,美国的主要基因测序服务公司有Sequenom、Verinata Health、Ariosa Diagnostics和Natera等;国内市场基因测序服务市场主要被华大基因及贝瑞基因所垄断,其他公司还包括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安诺优达等。而在生物信息分析方面,国外领先公司有CLOBio、NEXTBIO、Biomatter等专业的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公司,以及包括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在内的数据分析公司;国内市场则以华大基因和荣之联为主导。
——下游竞争仍处起步阶段,华大基因优势显著
目前,对于基因测序下游应用终端领域而言,基因测序技术还未得到全面推广,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同测序服务环节一样,国内市场华大基因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此外,达安基因、博奥生物等竞争力也相对突出。
发展趋势:基因检测液体活检技术优势明显,肿瘤液体活检或将成为基因测序主要应用方向
由前所述,目前基因测序主要应用在医疗领域,而基因检测在液体活检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促使肿瘤液体活检成为基因测序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具体来看,对比传统的肿瘤诊断方式,肿瘤液体活检具有可在早期发现肿瘤、准确度高的优势,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保守估计肿瘤液体活检的渗透率为1-2%,那么肿瘤液体活检市场空间至少可以达到750亿元。
而液体活检(CTC/ctDNA技术)同比其他基因检测技术有着明显优势,其采用非侵入式血液测试,能监测肿瘤或转移灶释放到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除在肿瘤早期检测上有着较大应用前景外,还可在整个肿瘤治疗过程中提供个性化、高效的诊疗方案。由此可见,通过基因测序液体活检实现肿瘤早期精确诊断并提供高效治疗方案,有望大幅提高肿瘤患者存活率,未来肿瘤液体活检将成为基因测序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之一,拉动基因测序行业快速发展。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基因测序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