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电力体制改革倒逼电力企业信息化【组图】
信息化是电力行业的长期趋势
近年来,我国正加大电力体制改革力度,迫使电力企业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逐步向信息化建设模式过渡。作为电力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电力信息化模式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并确保电力体制改革与市场环境相契合。
电力信息化通常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发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目前来看,电力信息化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信息系统统一,管理体制垂直化;二是信息系统在各个环节得以普及,企业日常运营效率提高;三是信息系统有效保护电力信息,使电力数据变得更安全、合法。
综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还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力信息化建设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信息化建设,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为电力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电力信息化遇到的阻碍
当前电力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与阻碍。
体制改革倒逼电力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电力行业垄断局面有所改变。目前,企业除了从电网企业买电外,还可以直接与发电厂“讨价还价”,购买电力;电力市场悄悄打开了一扇特殊的市场窗口。电价,也称销售电价(电网公司卖给用户的价格),由上网电价(电网公司从发电厂买入的价格)、输配电价(电网公司收取的过网费)和政府性基金及电费附加构成。由于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电费附加是“不变成本”,电力直接交易的议价空间在“上网电价”,若用电企业从发电厂的直购电量大,那么就可以享受“批发团购价”。
以湖北省为例,数据显示,2017年湖北省直购电交易量333亿千瓦时(度),占全省全部工业用电量的28%。2018年,直购电交易量将超过380亿千瓦时,同比去年增长14%;参与直接交易的企业达1140家,同比增长约3.83倍,相关企业共节省电费支出约5.2亿元。
在体制改革后,新的交易模式的施行对电力行业用电、配电、输电、调度、发电等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不断提升,问题与阻碍也随之得以解决。在建立电力信息化模式中,要采取多个措施,包括重视人才培养、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完善电力信息管理体系等。综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入,电力企业要变革其建设模式,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力信息化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电力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电力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电力企业信息化评价与模型;电力信息化产业重点区域发展状况;电力信息化产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