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9:《2019年中国安防产业全景图谱》(附产业布局、政策环境、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安防监控产业截至目前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模拟监控、数字监控、网络高清、和智能监控时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依靠其产业链上游的算法、芯片和零组件的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来推动实现,而每一次的更新换代又都带来了安防监控系统的功能提升、应用场景拓宽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产业链结构:链条复杂,设备厂商占据核心地位
智慧安防产业链包括上游零组件供应商、算法和芯片供应商等;中游为软硬件设备设计、制造和生产环节,主要包括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录像设备、音视频产品、显示屏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等;下游为产品分销及终端的城市级、行业级和消费级客户应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代表企业有华为海思、索尼、中星微,还有视频算法提供商Object Video等;中游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的主力厂商包括海康、大华等。下游为终端客户,主要涉及到政府、公共行业、民用行业等。
下游运用领域目前的现状是政府端主导,商业端萌芽。国内安防市场按客户结构大致可分为城市级、行业级市场及消费级市场,其中安防的第一需求驱动目前来看主要还是靠政策下政府端需求(重性能轻价格),如过去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的普及给安防带来了强劲拉动。具体看视频监控下游应用领域看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是主要的政府端市场,不过随着智慧楼宇、文教卫、银行金融业以及新兴市场如无人超市、自动驾驶等商业端的业务打开将会安防监控带来持续的需求拉动。
技术进步对行业的驱动力所在
正是由于技术进步,工艺流程改善,我国的安防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SooPAT公开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行业在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
安防行业政策频吹暖风
1959年故宫发生了建国后的第一起宝物失窃,安防概念和产品开始萌芽,第一代的晶体管监听报警设备应运而生;随后中国的安防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从珠三角开始起步,比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晚20年,这时的安防系统主要是前端的模拟摄像机、后端的矩阵、磁带录像机以及CRT电视墙构成,此时摄像头大部分有日系企业垄断,国内自主产权的摄像头生产技术落后,争夺代理权是行业的热点;2001年随着国内领先的视频安防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逐步发展,以及安防政策的实行:如2003年公安部提出“平安城市工程”项目,安防市场开始慢慢渗透到2008年-2011年中国振兴经济四万亿等投资政策以及“科技强警”战略、“3111试点工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2011深圳大运会”等重大工程驱动下游城市、道路交通、金融、教育和军队等对安防建设带来需求高峰,安防行业在市场端迎来真正的爆发,其中2013年,国内安防行业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19.8%。
2018年,是中国安防行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一年,除了传统安防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加快步伐;AI的火爆以及在安防的落地应用,"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的政府助推,促使安防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回顾一年的发展,发展环境政策利好是安防行业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迎合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互联网等发展热词,政府在这些领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规范指引着行业的发展。行业网根据相关资料整理,2018年,国家相关部委及管理机构发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共19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共21项,如下表:
安防行业稳步增长,但是相对欧美,人均不足
安防产业发端于美国,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与管理、入侵报警、楼宇对讲等等细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国外安防行业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对行业内现有企业而言,收入来源和经营模式都实现了较大的转变,企业在市场的地位也相对稳定。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安防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全球安防行业市场也在陆续恢复。2017年全球安防产业总收入2570亿美元,同比增长8.9%,预计2018年达到2758亿美元。
从国内市场看,2017年以来安防市场格局逐渐明朗,形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领跑市场,科达、高新兴等第二梯队企业奋起直追,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为代表的中国安防企业正积极走出国门扩展海外市场,以每年两位数的市场增长率领跑全球安防市场。
根据中国安全防范协会编制的《中国安全防范统计年鉴2017》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安防企业约为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60万人。安防企业年总收入达到6016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7%;2017年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960亿元,年均增长12.7%。预计2018年将会达到7200亿元。
除了规模,我们再以产业结构划分,2017年,安防产品总收入约为3369亿元,占比56%;安防工程总收入为2587亿元,占比43%;报警运营服务及其他约为60亿元,占比1%。
对比国外人均摄像头数量国内仍有较高空间。横向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目前我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市为例,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仅仅59个,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四地的千人均监控摄像机数量均值约为41台,为美国均值的43%;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千人均数量均在10台以下,为美国均值的十分之一。总之我国摄像头从渗透率对标国外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市场格局呈现东部沿海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不足
在安防工程商的区域分布上,与我国安防行业的重心一样,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广州在安防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华南、华东地区在安防工程商数量方面占比较高。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安防行业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电子安防产品生产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和外资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集成应用、软件、服务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占据了我国安防产业约2/3以上的份额。
其中,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安防行业带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数量、种类最多的安防高新产品加工密集地区;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安防产品制造业的一个重点地区;环渤海地区则形成了北京、辽宁、山东、天津的安防产业群。
此外,安防产品生产企业在单一产品领域同样具有产业集群特点。福建形成了监控镜头、楼宇对讲、防盗报警三大产业优势;天津形成了高速球和云台生产制造优势;浙江形成了DVR、高速球、矩阵产业优势;北京形成了光端机、电子巡更、门禁产业优势;广州形成了楼宇对讲和公共广播产业优势;江苏形成了安防线缆、高速球、防爆摄像机产业优势等等。
在安防工程领域,与安防产品市场区域分布不同,安防工程分布主要与各地区经济状况相关。据报告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城市级大安防项目中,江苏省、广东省及浙江省伪劣前三甲。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在2018年出现了大爆发,无论是项目数量和金额在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安防行业将会朝向人工智能等高端方向发展
中国安防企业始终对科技创新保持较高的投入,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在全国各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从而使行业保持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018年,我国安防行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芯片等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增强研发能力,加快技术商业化应用,并运用创新能力,持续探索、掌握行业未来发展的新需求,抓住新的机遇,引领行业发展不断向前。
1.人工智能全面爆发
2017和2018年,可谓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无论是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还是“阿尔法狗”让柯洁甘拜下风,抑或是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安防企业同样没有错过人工智能“风口”,纷纷加入战局。被誉为人工智能第一“着陆场”的智能安防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成长周期。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先后马不停蹄地布局人工智能市场,发布新产品、新理念,打造产业新生态,在智能化产品落地方面持续取得突破。人工智能在公安行业、交通行业、智能楼宇、金融、工厂园区、民用安防、医疗行业的应用,对安防行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对安防行业的推动力比视频编解码技术、H265技术、传输高清等技术对安防的影响都更巨大而深远。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广泛应用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安防行业中的焦点应用,在技术安全与市场应用层面远远优于传统密码、刷卡等方式。随着应用日渐成熟以及消费者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业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考勤设备、物理门禁产品、电子锁具产品、视频监控系统等四类。
据Yole公布数据显示,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40.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7.6亿美元,这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3.9%。iPhoneX的发布将人脸识别推到了一个小高峰,人们对生物识别的发展和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国民热度。
3.深度学习算法增强
深度学习在安防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GPU、FPGA、TPU等智能芯片的运用使得运算效率大大提高,深度学习算法对于增强图像和视频分析的准确率也更为有效,在解决视频结构化和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方面也变得更为“智能”。
4.云计算规模扩大
数字化背后的基础技术是云计算,随着物联网应用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几乎所有数据都需要连接到云,再通过云端存储、计算,通过网络互相连接。例如,在跨省破案时,需要协调公安、交通等不同政府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共享,此时就要通过云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
在安防行业市场,已经率先展开了对云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政府的牵引下,公安、交通等行业已有成功落地案例。
5.边缘学习全面布局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其功能是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6. SVAC 2.0版标准问世
SVAC 2.0版标准大量吸收了近年发展的新技术和新算法,支持前端嵌入式智能分析,支持对设备的加密与认证,支持视音频信息防篡改和加密传输,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其图像编码效率不亚于H265,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运行效率、稳定性等方面也更加成熟。许多安防行业主流厂家都推出了处理芯片、摄像机、编/解码、存储、平台等数百种符合SVAC国家标准的监控产品。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趋好,智能安防企业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行业内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将日趋频繁,优秀的智能安防企业必须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