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分析 不同技术将相互整合【组图】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生物识别指的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技术。按不同的识别方式,生物识别技术可分为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手形识别和人脸识别。
我国生物识别技术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与国外同步;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1990-1997年期间,国内厂商只是充当了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负责进口国外产品,进行增值分销,或作一些简单的集成应用如门禁系统等。
1998-2002年,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技术和产品,中国厂商在产品研发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逐渐攻克了核心软件、硬件处理平台、采集器件、以及应用系统设计等难关,最终开始有少量国内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出现。
2003年以来,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产品体系已建立,技术标准逐渐完善,行业内公司数量激增,产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技术已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各领域应用渐趋普及,行业体系也已成型,并诞生了一批在细分市场具有领导优势的公司。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仅有0.8亿元;到2017年,市场规模已大幅增长至142.3亿元。
未来我国还将在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金融交易、社会安全等领域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工作,并推动传统的以门禁、考勤等为主的低端应用开始向信息安全、金融支付等高端应用演化,我国生物识别产业还有一个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亿元。
各类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来看,指纹识别技术最成熟且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泛,普及率较高,占比为36%,手形识别作为与指纹识别关联性较大的技术,市场占比为26%。而技术难度更大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分别占比为16%、11%和11%。
生物识别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方面,考勤系统、门禁(锁)系统、警用系统依然是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的应用市场,合计占比为98.5%;具体应用领域来看,企业、政府和军方是生物识别技术主要需求方,合计占比达到71%,而其他市场的占比均未超过10%。
相互整合成重要方向
首先,自动识别技术相互整合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生物识别技术与其他的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如射频卡、智能卡、二维条形码、RFID等未来有进行结合的可能;另一方面,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等互相结合,形成多重生物识别技术,能大大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初级产品的投放使用,种种弊端正在被不断发展的技术所克服,生物识别产品将在产品成本下降、功能完善、高识别率、尖端化方面继续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一批高端生物识别产品的问世,即三维红外线面部识别门禁系统、实时面部识别被动监测以及访客管理鉴定系统都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最后,未来一段时期,国内金融领域将成为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的重要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在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内控管理和客户身份认证方面的应用需求更加迫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往用U盘认证的方式将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代替,因为生物特征具有不可抵赖性。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发展背景;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发展;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发展;中国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以及语音识...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