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2019国家发改委民爆产品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
目前,制约我国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失衡问题,产品中低端供给严重过剩、高端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相关行业发展缓慢、国内产品竞争力低、产品结构失衡严重、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等问题;产业结构目录调整鼓励我国民爆产业向高质量、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限制高危生产线投放,保障本质安全水平;淘汰落后技术,使中小企业退出竞争,使我国民爆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民爆产品类产业结构调整汇总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本次修订的意向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
本次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涉及民爆产品的条目共计42条。其中,鼓励类条目7条;限制类条目7条;淘汰类中落后工艺24条,落后产品4条。
产品结构失衡,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目前,制约我国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失衡问题,产品中低端供给严重过剩、高端供给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无序,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行业发展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与民爆行业相关度高的煤炭、矿山等行业加速产能退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速度大幅减缓。民爆行业已经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消化期、结构调整深化期“三期并存”发展阶段,原有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从国际环境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民爆企业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目前美国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主要是无雷管感度的爆炸剂,现场混装炸药得到广泛应用。跨国公司也在积极利用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掌控价值链高端环节。如以澳大利亚奥瑞凯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积极向产业上下游布局,囊括了设备制造、炸药生产制造、运输以及爆破等各环节。
针对我国目前民爆行业中发展存在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民爆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2019年民爆产品类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无雷管感度工业炸药、现场混装生产方式、工业炸药智能化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工业炸药无人化车间;高危生产工序的模块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方式以及工艺流程数据可视化、生产数据在线采集等感知技术都是推动我国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鼓励安全环保技术、淘汰高危污染工艺产品,提升民爆产品质量,解决产品结构失衡矛盾,推动民爆行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促进发展模式向集约方向转型,实现我国民爆产业“由大变强”。
除了2019年民爆产品类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之外,国家层面也出台多部政策推动我国民爆行业向高质量、重安全的方向发展。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目标(2018年版)》,明确了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及索类、工业炸药制品及其它爆炸物品等三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018年11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针对民爆行业面临的产能严重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意见。
安全环保节能以及高质量发展是调整主题
2019年民爆产品类产业结构目录调整鼓励类条目围绕着安全环保节能与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开展。重点发展以现场混装炸药、无雷管感度的散装工业炸药等为代表的安全、高效产品品种;促进可靠性高、安全性好、节能环保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促进智能化、无人化、平台化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方式在民爆产品生产中的应用;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压减危险岗位人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限制类条目主要限制高危生产线的投放及应用,从源头上减少民爆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提高民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及操作安全。
淘汰类条目主要围绕着落后技术与高污染度生产展开。《关于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淘汰一批落后技术,关闭一批高危生产线,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建成一批示范企业,推进形成规划科学、政策合理、标准完善的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2019年民爆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将要被淘汰的落后技术、要关闭的高危生产线落于实地,淘汰类条目也将提升民爆产业产品质量,一批不符合安全标准、生产标准的中小企业也将逐渐退出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民爆行业“小、散、乱”的问题。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民爆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民爆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民爆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