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脸识别行业竞争状况与2019趋势分析 算法型厂商竞争激烈,安防巨头布局加深
在当前信息时代,消费者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提高;同时社会稳定发展需求下,对安防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重要分支,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能够在信息安全、社会安防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受到了资本的追捧,我国互联网创新企业、传统安防企业、互联网巨头等纷纷开展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在人脸识别领域掀起竞争风暴。
不同领域,各有千秋
在不同应用领域,人脸识别行业品牌的知名度不一样。按照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维度分析,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其中政府部门一般希望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智能安防领域,应用场景复杂,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个人消费者应用场景复杂性低,但对消费体验要求较高。按照人脸识别技术的供给维度分析,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提供的产品主要划分为工程项目、硬件及软件技术。
在个人应用领域,纯粹的软件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结合,应用场景简单,主要品牌为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初创企业,为其提供基础核心算法;在企业应用领域,主要是门禁、考勤等产品需求,应用场景最为简单,主要品牌为汉王科技、海康威视等企业;在政府应用领域,人脸识别的项目工程一般应用在公共安全领域(包括出入境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此类领域应用场景最复杂,主要企业包括欧比特、海鑫科金、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
四大独角兽融资加快,技术竞争激烈
在人脸识别算法领域,虽然传统安防企业和互联网巨头企业内部团队均有所涉及,但真正掌握领先技术的是专注于算法研发的初创企业,主要为依图科技、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四大独角兽。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2018年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最新结果,中国企业包揽算法排行榜前五名,其中依图科技算法包揽一二名,商汤科技包揽三四名、旷视科技位列第八名,云从科技略有所落后。
从融资进程来看,目前我国人脸识别算法四大独角兽企业均进入B+轮及之后轮次的融资,且融资规模金额较大。IT桔子数据显示,2018年四大独角兽企业均获得融资,其中商汤科技在2018年9月获得来自软银中国的10亿美元D+轮融资。云从科技苏安然在10月份的B+轮融资中未披露具体融资金额,但其背后有多家国有基金的注入,与政府在安防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安防企业布局加深,海康威视地位稳固
智能视频分析将是大安防市场未来的方向之一,而人脸识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和应用。海康威视是作为全球领先的安防龙头,在人脸识别领域也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大华股份、川大智能紧随其后也在不断开展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和相关产品研制。
从产品和应用场景来看,目前海康威视人脸识别产品主要为“明眸”系列近景人脸识别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交通、金融服务和楼宇等场景;大华股份作为安防巨头之一,其推出人脸识别门口机、通行闸机等产品,应用于智慧警务、智慧楼宇和日常消费场景,其人脸识别算法技术在2016年LFW取得排名第一。川大智胜以实时软件为核心,形成系列重大装备和系统,在人脸识别领域推出了人证查验通道产品、视频门禁监控系统等,广泛应用于企业
目前,智慧安防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对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需求较大,这可能会对传统安防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革,安防巨头在此领域布局一方面为了跟随技术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要通过人脸识别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目前的安防行业龙头—海康威视在人脸识别领域产品种类较多,支持多个应用场景,从其近年营业收入来看维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龙头地位短时间不会受到威胁。
互联网巨头加大场景应用
人脸识别的快速发展不仅产生了行业独角兽,吸引了安防企业的布局,同时带来了互联网巨头企业的投资进入。2015年,马云在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现场展示用支付宝“刷脸”支付;腾讯集团的社交和金融产品也已经引入人脸识别技术。
目前百度、腾讯、阿里分别利用自身云团队开展人脸识别技术研究,拓展应用场景。根据相关企业官网显示,三大巨头云团队人脸识别产品均提供人脸检测、人脸对比等服务,应用场景不仅包含安防、门禁等领域,同时还在智能相册、人脸美颜、动态贴图等领域进行拓展。
巨头企业不仅通过自身云团队进行人脸识别研究,还在通过投资加强在人脸识别领域的话语权。IT桔子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分别在2017年11月和2018年4月对商汤科技进行大额投资。
目前巨头频繁布局人脸识别,同时赋予其更大的应用场景想像空间,培养用户“刷脸”习惯以及对技术的认可度,这将有利于产业进一步发展。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及投资特性出发,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行状况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当前的建设情况、区域...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