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解读铅酸蓄电池行业特性、政策走向以及发展趋势!
行业特性综述
首先,在正文分析前,我们来聚焦铅酸蓄电池的行业特性。从竞争角度看,铅酸蓄电池迎来了“巨头”时代,在国家环保政策的高压下,部分企业因生存能力较弱退出市场,企业总数下降至300多家,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但整个行业的竞争层次,仍多为价格竞争、少有品质竞争。
从增长率角度看,2018年铅酸蓄电池行业亮起了红灯,其2018年销量为26404万千伏安时,同比下降8.3%。下降原因有多种,汽车产量、摩托车产量的下降让启动型铅酸蓄电池销量大幅下降;同时,新能源汽车、电动车领域,锂电池的崛起也给了铅酸蓄电池行业极大压力。
从产品盈利能力看,所选取的两个指标,其行业销售率和资产报酬率均在近年来呈现出了一定的下滑趋势。
故整体来看,铅酸蓄电池行业集中度虽然有所提升,行业内部厮杀程度减弱;但行业所面临外部环境不佳,进一步导致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下降。
政策主线综述
针对上述行业特性,我国在2017-2019年以来,针对铅酸蓄电池行业,频出政策。主要聚焦的主线有两条,其中一条聚焦铅酸蓄电池回收流程、另一条则聚焦铅酸蓄电池的新国标的制定。铅酸蓄电池回收的目的在于保护正规企业,防止不正规企业对上述企业进行生存挤压;新国标的制定,则是从技术上,增强铅酸蓄电池的竞争力,同时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进行优胜劣汰。
(1)铅酸蓄电池回收
针对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税收政策,制定的原因在于,传统再生铅企业税收均在11%左右,而民间铅回收企业税收仅为2%-4%左右,甚至有个别企业,将新电池发票当做销售旧电池的进项做了抵扣,貌似合理,其实是偷换了概念,违反了税法,逃掉了税。上述现象不仅让国家损失了税收,还让铅酸蓄行业出现了“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在这条主线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草案》明确了,采用3%低税率扶持政策,从税收的角度合理控制国家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税源的规定,进一步,2019年1月所颁发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则进一步规范了铅酸蓄电池的回收流程。
(2)铅酸蓄电池新国标制定
另一条主线,是技术主线,体现在国家对铅酸蓄电池标准的制定上——2018年,主管部门发布《电池新国标》,明确了铅酸蓄电池行业“轻量高能”技改方向,并将此作为推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一个辅助管理手段。主管部门发布《电动助力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明确了铅酸蓄电池行业“轻量高能”技改方向,并将此作为推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一个辅助管理手段。行业发展形势严峻,而且从目前部分前线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的反馈可以预知,未来的相关管控将更为严格,行业环境也将更为严酷。
行业兼并重组综述
行业进入严寒期,抱团取暖是上策。尽管我国的铅酸蓄电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经在2018年降到了74家,但是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30家的距离还较远,行业的集中度还远远不够。仅2018年,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就动作不断。
现阶段看,从兼并主体来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主要铅酸蓄生产商进军中国市场,进军的方式就是收购中国本地的铅酸蓄企业。
从兼并双方主体规模出发,兼并已经不完全是大型铅酸蓄企业收购小型铅酸蓄企业,也可以存在强强联合的局面,这是为了尽快完成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建设,实现行业的优良可持续发展。预计到未来5年到10年时间内,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兼并重组大趋势会完成,届时,行业集中度将高度发达,行业尖端技术研究技术会较为发达,技术研究、新品开发投资占比会大大增加。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彻底进入成熟期。
行业未来趋势综述
首先,对于铅酸蓄电池行业,要明确的是,虽然现阶段政策走强,但未来可能会放松,当前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保证铅酸蓄电池行业平稳发展。可能采取的措施是降低铅酸蓄电池制造原料进口关税,降低企业负担;加快扶植发展国内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研发,保障国内原材料安全;提高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出口退税率,鼓励出口。
同时,在治理污染和节省原料成本等动力的驱使下,行业未来循环经济,对于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上,国家会联合行业建立回收站。
最后,未来铅酸蓄电池,大型化行业、集团化行业将涌现。未来国家将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形成大规模企业集团,形成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研发能力,以及高经营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批企业,提高铅酸蓄电池行业集中度。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铅酸蓄电池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铅酸蓄电池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铅酸蓄电池未来的发展...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