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9:《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全景图谱》(附现状、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全球卫星应用产业日益扩大,中游运营服务为主要驱动力
卫星应用产业包括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在这四个环节中,卫星制造、卫星发射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都是源于军用,逐步进入民用,是服务于军、民两个市场的军民结合型行业;而卫星运营是卫星产业军转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并伴随着民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而迅速发展壮大。
由于卫星应用涉及众多不同的领域,而各个领域在应用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产业链较为复杂。卫星应用产业上游主要涉及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卫星地面设备与网络的建设;中游卫星应用及运营涵盖面较广,包括消费服务(指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广播和卫星宽带等业务)、卫星固定服务、卫星移动服务、遥感业务和航天飞行管理服务;下游为卫星具体应用领域。
2010-2018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保持逐年增长,增长速度自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8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360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卫星应用产业收入占航天产业规模整体的77%。
目前,全球卫星应用产业仍以卫星服务业作为整个行业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卫星服务业收入1265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45.6%;其次是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达到1252亿美元,占45.13%;而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作为航天产业基础的核心,收入分别为195亿美元和62亿美元。
上游领域:全球在轨卫星数量突破2000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
根据美国工业协会(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最新发布的《2019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8年全球在轨业务运行的卫星数量达到2100颗。2018年,全球发射卫星总量超过300颗,达到314颗,其中遥感卫星占总数的39%,商业通信卫星占22%;排名第三的是技术试验卫星,占比为18%;导航卫星占比8%;军事侦查卫星占比6%;科学和军用/民用卫星均占4%。
再来分析我国卫星应用产业上游情况。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8)》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航天发射活动创下历史新高,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超越了美国,全年共计执行39次发射任务,占全球总数的34%。目前,我国的通信、导航、遥感等各类在轨应用卫星超过200颗,超过了俄罗斯的134颗,成为世界第二。预计未来5年,我国还将发射约120 颗卫星,其中包括通信卫星20颗左右、遥感卫星70颗左右、导航卫星30颗左右。
在卫星制造和发射领域,我国企业实力突出,竞争力较强,能够实现整星出口和发射任务,由少数企业所垄断。卫星制造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隶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等几家机构完成;卫星发射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卫星发射)、航天电子(提供卫星发射的控制系统、利用系统、逃逸系统和遥测系统等配套设备)、航天动力(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等配套设备);而卫星地面设备公司较多,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国腾电子、华力创通、南方测绘等。
中游领域:全球卫星电视收入强劲,中国导航服务规模破3千亿
根据美国工业协会(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最新发布的《2019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8年全球卫星服务收入中,卫星电视占最大比重为74.5%,收入达到942亿美元;其次是固定业务,占比14.2%,收入为179亿美元;卫星广播排在第三,占比4.6%,收入达到58亿元;移动业务、卫星宽带和对地观测业务占比分别为3.2%、1.9%和1.7%。
进一步分析2018年我国卫星运营服务业情况。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其中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1947亿元。
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维持在1.4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50万。截至2018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51家。
国内具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传统发展优势的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北斗产业创新发展。据白皮书显示,2018年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华中鄂豫湘、西部川陕渝五大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区域,总体实现产值2388亿,占比达79.2%。目前,我国珠三角区域作为我国卫星导航设备的主要生产制造基地,依托区域内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了集芯片、终端、关键元器件制造为一体的卫星装备产业集聚区,珠三角区域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收入占全国比例最高。
下游领域:北斗应用市场规模快速扩展,未来达2万亿元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北斗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十几个行业领域。截至2018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8000万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接近7亿台/套(含智能手机),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正加速推进移动物联网建设。在此过程中,北斗作为时间和空间信息感知采集的关键技术,已在智能交通、物流跟踪、智慧市政等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G时代的到来,也进一步促进北斗增值服务的应用普及和多样化发展。在我国北斗系统定位精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国家规划引导下,预计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卫星应用行业的发展背景、政策环境、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区域发展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卫星应用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卫星应...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