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9:《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产业全景图谱》(附现状、竞争格局、趋势等)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在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低迷的情况下,欧美制造强国开始逐渐退出海工制造装备市场,我国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海工装备制造技术,目前已经占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份额接近50%。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技术不断进步,正逐渐由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向海工装备制造强国转变,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制造工业经济效益贡献巨大力量。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较为成熟,以浅海装备制造为主
自20世纪60年代大连造船厂(大船重工前身)正式成立以来,中国海洋工程行业正式进入世界强者之林,至今发展已有50余年,形成了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产业链。海洋工程产业链由上游海工装备设计及原材料提供、中游海工装备制造和下游海洋油气服务等主要环节,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
海洋工程的上游环节主要为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和原材料支持,所用材料主要是钢材。海工装备设计是整个海洋工程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目前,欧美国家在海洋工程装备设计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上海佳豪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海洋工程与民用船舶设计企业,国内唯一的海工装备设计公司,市场空间大,海工收入占比较高,研发实力强。
原材料供应方面,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国。2018年,中国船体结构用钢板产量818万吨,同比增长27.8%;高强度船板450万吨,同比增长46%。主要企业有宝钢股份、鞍钢股份、沙钢、湘钢等。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我国企业主要以浅海装备制造为主,代表性的企业有烟台来福士、外高桥造船厂、海油工程、振华重工、中集集团等。油田服务中,我国典型企业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杰瑞股份、中信海直等参与其中。
全球海工装备陷入低迷,我国仍处于第三梯队
从2014年油价暴跌开始,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就陷入了长达5年之久的低迷期。从2014年开始,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急速萎缩2016年跌入谷底,全年仅成交52亿美元。由于海工装备市场单笔成交金额较大,订单数量对市场影响较大,2017年受多个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平台订单的带动下,全球海工市场回涨至94.5亿美元,同比上涨80.9%,但仍较2011-2013年相去甚远。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估算,2018年全球海工装备市场成交额约为84.4亿美元。
目前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已形成三层级梯队式竞争格局,欧美垄断了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亚洲国家主导装备制造领域,韩国和新加坡在高端海工装备模块建造与总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而中国和阿联酋等主要从事浅水装备建造、开始向深海装备进军。
自升式钻井平台占据主流,浮式生产设备占据大半份额
全球海工装备主要分为钻井平台、采油平台以及海洋工程辅助设备。钻井装备主要有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它们是开采海洋油气的主要装备。根据IHS Markit数据,截至2018年9月,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保有量达321座,占比接近七成;半潜式钻井平台其次,保有量89座,占比18.9%;钻井船保有量62座,占比13.1%。
生产设备用于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并对油气进行油气分离、油水分离等初步处理,主要分为固定式生产设备、浮式生产系统、水下生产系统三大类。目前,主流生产设备是浮式生产设备,占生产设备总量的大部分份额,主要包括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TLP、立柱式平台SPAR和半潜式生产平台(Semi-FPS)等4种。从全球浮式生产设备保有量来看,FPSO仍占据大部分,占比高达65%,且占比将继续上升态势;而半潜式生产平台Semi-FPS、张力腿平台TLP和立柱式平台SPAR的占比共计约25%。
海洋工程装备中,工程辅助设备是用来和钻井设备及生产设备配合使用,以完成工程任务的各种辅助设备,种类很多。主要的辅助设备船型涉及:海工支持船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包括操锚作业拖船AHTS、平台支持船PSV、潜水支持船DSV、维护修理船IMR;以及铺管船(Pipe Lay)、线缆铺设船(Pipeline Lay)、起重船(Floating Crane)等。
在配套设备市场,目前欧美国家在海工装备核心配套设备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如在绞车、泥浆泵领域,美国国民油井公司Nntional Oilwell市场占有率最高;顶驱市场上Vaco公司份额最高;Continental Emsco公司则在转盘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
保卫能源安全提出更大需求,政策频发推动我国海工装备行业发展
能源作为战略储备物资,深受各国重视。在能源资源紧张的环境下,各国开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目前国际上海洋石油工程业几乎被欧美日韩企业垄断,他们凭借项目管理、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优势在海外市场和深水领域形成垄断。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工业的增长以及近年来提倡的“中国制造2025”,背后都离不开庞大的能源消费。受限于资源项目,开采水平等技术条件限制,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水平远远满足不了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油气绝大部分需要进口。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9亿吨,天然气产量为1602.7亿立方米。
而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则远远超出我国油气产量,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汽车、工程机械、航天航空设备等行业对能源的不断需求,我国能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原油消费量约为6.5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为2729亿立方米。
2018年,中国油气消费继续快速增长,继2017年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之后,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全年石油净进口量4.4亿吨,同比增长11%,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气进口量12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7%,对外依存度升至45.3%。预计2019年,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还将继续上升,构建全面开放条件下的油气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国际油气市场话语权,成为当务之急。
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的逐年增长,使得我国油气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在能源安全的巨大威胁下,将会使得国家更为加大对油气开采的投资,而最近十年,我国新增石油产量一半以上都来自海洋,这利好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石油进口依存度的逐年攀升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海洋工程的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性高度,从2006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海洋工程行业发展的政策。
2018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和国家海洋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专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行动计划》是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行业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以后海洋工程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行动计划》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上油气生产平台等高端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二是海上风电装备、海洋渔业装备、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电子信息装备等新兴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三是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未来向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工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攀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全球份额占比接近一半。2018年,我国承接各类海工装备44艘/座,合计38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全球市场份额达到45%。骨干海工装备企业紧盯市场变化,承接5艘高价值量的FPSO,同时在LNG动力守护供应船、LNG浮式再气化驳船等LNG相关海工装备,以及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海上风电多功能抢修船、海上风电安装船和智能化渔场等新型海工装备领域取得突破。
受全球海工装备市场低迷影响,我国海洋工程专用设备行业同样整体呈下降趋势,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海洋工程专用设备行业主营收入410.2亿元。但整体上下降幅度小于全球海工装备制造行业规模下降幅度。
升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水平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油气开采水平的应有举措,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行业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海工装备获得了一定水平的进步,2018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和国家海洋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更是为我国海工装备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引。2019年以来,各大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纷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海工装备制造答卷。
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将呈现作业环境复杂化、装备规模大型化以及水下装备广泛应用的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我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不断由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向海工装备制造强国转变。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制造工业经济效益贡献巨大力量。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海洋工程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海洋工程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海洋工程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