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卷材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格局分析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外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组图】
卷材涂料(Coil Coating)是用于涂覆钢板、铝板表面,制成预涂卷材之后使用的一种专业性涂料。根据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产量由2011年的22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49万吨,2011-2017年复合增速为14.3%。根据前瞻统计,2017年我国卷材涂料净进口量约6.7万吨,测算2018消费量在64万吨左右。
卷材涂料产量增速较快
我国的卷材涂料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除了上海振华造漆厂、上海市涂料研究所、化工部兰州涂料所和武汉市涂料研究所等单位组织力量自行研制卷材涂料外,由武汉钢铁公司引进我国第一条正规模预涂金属卷材生产线于1987年正式运转,也标志着我国(大陆)有了自己的预涂金属卷材工业。
20世纪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促进市场经济大发展,各应用领域对卷材涂料需求也提升,彩涂板工业快速发展,钢2号生产线、鞍钢两条生产线、首钢彩涂钢板生产线、本溪钢厂生产线、邯钢生产线、唐钢生产线、马钢生产线等一批大型现代化彩涂板生产线相继在21世纪初投产。并开发出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聚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自行研制的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根据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建筑业、家电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等的联合推动下,我国卷材行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产量由2011年的22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49万吨,2011-2017年复合增速为14.3%。根据我国卷材涂料发展形势,测算2018年卷材涂料产量达到55万吨。
2016年4月,《涂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指出开发功能型卷材涂料,包括自洁型涂料、冷屋顶彩色涂料、导电涂料、抗菌涂料;指出在大力发展建筑用绿色环境友好型高耐候卷材涂料的同时,加大家电用高档卷材涂料的开发力度。
卷材涂料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内产销存在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卷材涂料消费量约为22万吨,国产涂料占85%左右,其余15%依靠进口,主要是高端产品;2011年开始统计局不再公布数据,前瞻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卷材涂料进出口数据得到近年来净进口量,以此为基础得到我国卷材涂料消费量概数。根据前瞻统计,2017年我国卷材涂料净进口量约6.7万吨,测算2018消费量在64万吨左右。由于我国卷材涂料行业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我国卷材涂料尤其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卷材涂料分为底漆、面漆、背面漆三个部分
预涂卷材的涂层可以分为预处理层和涂料层,其中,预涂卷材的涂料层(即卷材涂料),包括底漆、面漆、背面漆。根据统计局和涂料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卷材面漆占比最大,占比达到64%左右;其次是底漆,占比约为21%,背面漆则约为15%。
由于底漆、面漆、背面漆应用于不同部位,因此性能需求也各不相同,具体来说:彩板对底漆的性能要求主要是附着力、耐蚀性、可加工性等;对面漆的要求主要是装饰性、保色性、耐候性、耐划伤性、耐各种介质腐蚀性、可加工性等;背面漆的功能是避免因摩擦卷材的裸露金属基板造成表面涂层的金属印痕,所以除了要求漆膜平整光滑,附着力、耐划伤、抗弯折性能优良外,还要能防止收卷时正反面漆膜间的粘连,以及背面漆对正面漆的色斑污染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涂料协会数据,2011年我国卷材底漆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为4.67万吨,2017年上升至10.48万吨,占卷材涂料产量的21%左右;2018年初步统计数据为11.76万吨。
面漆是卷材涂料的最大细分品类,要求也最高,2011年我国卷材面漆产量约13.84万吨,2017年上升至31.22万吨,占比卷材涂料产量的64%左右,2011-2017年复合增速为14.5%。
2011年我国卷材背面漆产量约为3.49万吨,2017年增长至7.30万吨,占卷材涂料的15%左右。2018年初步统计数据为8.17万吨,2011-2018年CAGR为12.9%。
外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是卷材涂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涉及卷材涂料生产、销售的企业众多,达千家以上,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以上的企业约250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从头部企业竞争情况来看,外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根据2018年和2019年《中国涂料行业专业细分市场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卷材涂料TOP10企业中,外资均占据了6席,国内企业仅有4家企业入榜。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卷材涂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卷材涂料行业发展环境;国内卷材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卷材涂料重点应用市场特点与需求预测;重点省市卷材涂料领先企业运营情况;卷材涂料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