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羽绒服行业进出口市场及驱动分析 进出口两个市场两级分化严重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我国服装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呈下降趋势,羽绒服行业作为我国服装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行业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产量同呈下降趋势。2018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尤其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服装出口造成巨大影响,羽绒服行业订单数量下降,企业开工率不足,导致产量下滑。同时高档羽绒服作为轻奢物品,下游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关系。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也制约了其消费需求市场增长。
外资品牌主打高端路线,进口占领高端市场
2017-2018年,我国羽绒服进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进口金额呈现上升趋势,原因为外资品牌主打高端路线,以时尚潮流的设计占领我国高端市场,以高净值人群为消费群体。进口数量下降而进口金额上升意味着进口羽绒服单价上升,依靠高品质和国际潮流吸引高端消费者。2018年,我国羽绒服进口数量为539.82万件,较2017年同比下降39.37%;进口金额为3.7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8%。
2019年上半年,我国羽绒服进口数量较2018年同期降幅较大,进口金额较2018年同期涨幅较大。其中羽绒服进口数量为82.14万件,较2018年同比下降23.49%;进口金额为8929.73万美元,较2018年同比上升63.5%,而进口单价依然延续近两年的趋势,高端商品数量增多,拉高进口单价。
“时尚型驱动”为主要需求因素,高端产品比重大
从2018年海关总署统计的我国羽绒服行业各类目进口金额来看,消费者群体对于进口商品的追求以“时尚型驱动”为主,而服装面料则以化纤制为主。2018年,我国进口羽绒服各类目进口金额中,男士服装比重占比为53.97%,女士服装比重为46.03%,男士羽绒服进口市场份额较女士羽绒服进口市场份额高出7.94个百分点,反映高端羽绒服产品消费人群中,男士需求要高于女士需求;8大类目中市场份额最高的是化纤制男士羽绒短上衣,占全部进口金额比重为35.83%;其次为化纤制女士羽绒短上衣,占全部进口金额比重为23.08%,羽绒短上衣兼具防寒保暖与时尚潮流两种属性,进口产品中以“时尚型驱动”为主要需求因素。
从产品进口数量来看,与产品进口金额一致,排在进口产品数量前两位的依旧是化纤制女士羽绒短上衣和化纤制男士羽绒短上衣,化纤制男士羽绒短上衣进口数量占比为34.39%,化纤制女士羽绒短上衣进口数量占比为27.67%;不过综合进口产品金额和数量来看,化纤制女士羽绒大衣进口产品平均单价更高,高端产品比重更大。
出口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功能性为优先驱动
相对于进口商品而言,我国羽绒服产品出口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2018年我国出口羽绒服平均单价为25.43美元/件,较进口产品单价要低44美元/件,出口国家以东北亚发展中国家为主,以广大低收入人群为目标客户群体,以功能性为优先驱动。2018年,我国羽绒服行业出口金额为22.78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0.5%,出口数量为8957.11万件,较2017年同期下降0.85%,出口平均单价为25.43元/件,较2017年提高2.62美元/件。
2019年上半年,我国羽绒服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有小幅增长。出口数量达到2794.68万件,较2018年同比增长5.40%;出口金额为6.73亿美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8.20%。
女士羽绒服装出口份额要比男士高20个百分点
我国羽绒服装出口市场主要客户群体为女性。根据海关总署2018年统计羽绒服出口数据显示,男士羽绒服装出口金额市场份额要显著低于女士羽绒服装出口金额的市场份额,2018年,各式男士羽绒服装出口金额占比为39.66%,女士羽绒服装出口金额为60.34%,女士羽绒服装出口市场份额要较男士羽绒服装出口市场份额高20.68个百分点。在8项羽绒服出口类目中,与进口结构相似,化纤制男士、女士羽绒短上衣占据前两位,市场份额分别为30.76%和36.39%,出口产品也逐渐向时尚型和功能型兼具的方向转变。
从产品出口数量来看,与产品出口金额一致,排在出口产品数量前两位的依旧是化纤制女士羽绒短上衣和化纤制男士羽绒短上衣,化纤制男士羽绒短上衣出口数量占比为30.86%,化纤制女士羽绒短上衣出口数量占比为42.03%;不过综合出口产品金额和数量来看,化纤制女士羽绒大衣出口产品平均单价更高,高端产品比重更大。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羽绒服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随着羽绒服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羽绒服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羽绒服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