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十张图了解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情况 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

分享到:
20 蔡志濠 • 2019-09-06 13:32:4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6221G0

顶层设计发力,多项重要政策发布

近年来,围绕着国家总体规划的涉海部署,海洋领域出台了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海洋防灾减灾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这些涉海专项规划明确了本领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支撑和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

图表1:全国海洋经济产业重点政策规划汇总

国家海洋局重组,"多龙治水"转变为"二龙治水"

我国现行的海洋管理体制是在1998年行政体制改革基础上形成的,即以行业条线为基础的管理部门和从陆地延伸到海洋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散型的管理体制。

海洋经济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对海洋领域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进行的以协调各当事者的行为为核心的计划、组织、推动、控制、调整等活动。海洋管理是国家对全部海洋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海洋经济管理只是海洋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但是,由于海洋经济管理涉及海洋管理的其他内容甚至全部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具有同一性。从海洋经济管理的范围上来看可分为五个层次。

图表2:海洋经济管理五个层次

根据我国现有的涉海法律法规,共有多个部门获得授权管理我国相关的海洋事务。可以看出,国家海洋局是我国管理海洋事务的最主要部门。根据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按照“条条”纵向分级进行。各涉海部门从“中央一省一市一县”从上到下逐级建立,属业务指导关系。区域管理横向并列存在,县、市、省政府分别管理各自辖区内的涉海事务。从国家层次上来讲,目前尚缺乏统领海洋经济发展的常设机构,由于国家海洋局级别和权限较低,不具有统筹和协调海洋开发的权力或职能,涉海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尚未形成。

从地方层次上来讲,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即由于地方海洋管理职能部门级别和权限较低,不具有统筹和协调海洋开发的权力或职能,目前也基本上没有统领海洋经济发展的常设机构。但是为了加强地方各涉海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地方政府通常以“海洋经济领导小组”的形式设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临时性议事机构,由地方政府行政领导人任组长,各涉海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以加强地方海洋经济的统筹发展,涉海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框架初步形成。

图表3:我国现行海洋经济管理体制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组了国家海洋局,将原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等进行整合,重组为目前的国家海洋局,转变中国多年的"多龙治水"为"二龙治水"(指国土资源部下属的国家海洋局和交通运输部下属的国家海事局),打破中国原先海洋管理部分领域的混乱局面,提升了海洋管理的效果。

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

2018年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快速成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4月,国家海洋局正式公布《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8.7%,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

图表4:2014-2018年中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018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快速成长,海洋经济的“引擎”作用持续发挥,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8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916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和58.6%。

图表5:2014-2018全国海洋三大产业结构分布(单位:%)

海洋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根据GB/T 20794-2006,我国海洋经济分为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其中海洋产业又可以分为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201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83415亿元;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33609亿元,比重为40%;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为19356亿元,比重为23%;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449亿元,比重为37%。

图表6:201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结构(单位:亿元,%)

2018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7.8%、19.4%和14.3%。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增速领先,分别为9.6%、12.8%。

图表7:2018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单位:%)

注:国家海洋局统计数据,各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海洋经济产业又可以分为海洋传统产业和海洋新兴战略产业。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高新科技发展为基础,以海洋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内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需求,包括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制造与工程产业、海洋物流产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矿业等六大产业,涉及到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上油气钻井平台、深潜器、大型特种船舶、海洋风力发电设备、大型海上作业平台、海洋能电力设备、深海金属矿产开采设备等多方面内容。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

“十二五”时期,我国首次提出要推进形成北部、东部、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近5年以来,统筹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布局得以不断强化优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格局基本形成,“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

2018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621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2426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1%;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3293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

图表8:2018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概况(单位:亿元,%)

基于不同的区位优势,三大海洋经济圈都在国家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注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与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北部海洋经济圈不仅将服务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还将以港口航运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东部海洋经济圈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将实施陆海统筹与江海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南部海洋经济圈将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图表9: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十三五发展规划”

我国海洋产业园区大致呈现“三片一带”

从1983年设立第一个涉海国家级产业园区以来,我国已形成由涉海国家级园区、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和其他类型海洋产业园区组成的多级别、多层次的海洋产业园区体系,其中涉海国家级产业园区(包括涉海国家级高新区、涉海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涉海国家级新区、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51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7个,海洋特色园区近200个,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海洋经济转型、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挥着重要的拉动力、支撑力和先导作用。

图表10:我国海洋产业园区数量(单位:个)

在空间分布上,我国海洋产业园区大致呈现“三片一带”的格局,包括北、东、南“三片”和沿海岸线的“一带”,在空间上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密度,产业上形成了较为多元和协调的结构。

1、海洋国家级产业园区分布:“三片”协同并进

北部片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共有22个涉海国家级园区,占全国涉海园区总数的37.1%。这一片区海洋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海洋化工等产业链较为完备,总体竞争力较强。

东部片区包括江苏、上海和浙江,共有11个涉海国家级园区,占全国涉海园区总数的27.0%,是我国临港工业、船舶制造与海洋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域,重点产业优势突出,产业外向性较高,创新能力较强。这一区域海洋产业园区起步较晚,涉海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布局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园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仅广东海洋产业增加值就占了全国的22%、整个区域的64%左右。但考虑到这一区域区位特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海洋特色园区:“一带”助力

目前全国有海洋特色园区近200个,面积超过20000平方公里。这类园区是依靠市场力量或是地方政府培育形成的、以一个或者几个海洋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聚集形成的专业化园区,部分海洋特色园区实际上是一些涉海国家级产业园区中的“园中园”。相对于涉海国家级产业园区,海洋特色园区规模较小,产业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产业聚集、科技创新溢出效应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沿海岸线分布的带状特征,对海洋资源和涉海空间的依赖程度更高,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海洋经济产业现状及总体规划;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细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机遇;海洋经济法制建设情况及完善策略;海洋经济产业技术现状及提升策略;区域海洋经...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蔡志濠
前瞻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9179738
关注
694
文章
121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