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张图带你了解我国园区经济发展现状 园区经济繁荣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截至2019年10月,我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28家,我国共有省级开发区2053家。目前,中国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2013-2017年连续五年间,国家级开发区贡献的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在22.4%以上,由此可见,产业园区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园区的兴起与繁荣
根据产业园区级别的高低,可将产业园区划分为国家级产业园区、省级产业园区、地市级产业园区等。
自1984年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我国各类开发区发展迅速。2006年,对全国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原建设部发布了2006年版《目录》,公告了符合条件的1568家开发区。
十多年来,我国开发区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2018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目录》共包括2543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和省级开发区1991家。与2006年版《目录》相比,2018年版增加了975家开发区。新版《目录》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有964家开发区,比2006年版增加216家;中部地区有625家开发区,比2006年版增加224家;西部地区有714家开发区,比2006年版增加425家;东北地区有240家开发区,比2006年版增加110家。
截至2019年10月,我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28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2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168家,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143家,国家级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共有19家,国家级自贸区共有18家,国家级新区共有19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共有19家,其他国家级开发区共有23家;我国省级开发区共有2053家。
园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2017年,纳入统计的156家国家高新区全年实现园区生产值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国GDP的11.5%;营业总收入达到3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0%;企业实际上缴税费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2.0%。
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保持增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7.7%;第三产业增加值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
注: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尚未公布2018年国家高新区经济指标,故2018年只有经开区的经济数据。
2013-2017年连续五年间,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贡献的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在22.4%以上;目前,中国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由此可见,产业园区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区域分布明显:东部强、中西部加快追赶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产业合作的主平台,目前国家级开发区仍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密集分布。但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动下,伴随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不断增加,东中西格局也有所优化。
2018年12月3日,在同济大学举办了《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暨《园区不惑-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年进程》出版发布会,揭晓了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榜单。
从入选数量来看,百强榜园区东部拥有64家,数量占比最大,中部21家、西部15家,与2017年区域数量分布相同。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部、中部及西部的产业园区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地区园区赶超势头强劲。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布情况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分布在30个省市(仅山西省暂未设立国家级经开区)。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三个地区的经开发数量最多,分别为26家、21家和15家,合计占比28.31%。
此外,结合2018年产业园区百强排行榜,排名前十的园区中经开区有4家,分别分布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广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和开放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经开区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也在增加。例如,开发区的空间规划、功能布局、基础建设等仍存在不少短板有待补齐;产业转型升级要素支撑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了地方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面对新要求,经开区应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服务水平,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通过优化园区功能、强化产业链条、扶持重大项目、支持科技研发、腾笼换鸟等措施,支持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向中高端迈进,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情况
作为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国家高新区从1988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创新和创业结合”的历史使命。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分布在30个省市(仅西藏暂未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其中,江苏、广东、山东三个地区的高新区数量最多,分别为17家、14家和13家,合计占比26.19%。与经开区数量分布前三名稍有不同,浙江落选,广东省上榜。
此外,结合2018年产业园区百强排行榜,排名前十的园区中高新区有6家,分别分布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广东(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科技成果的聚集地和技术交易的重要阵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超级计算机、中文搜索引擎、集成电路器件工艺、高铁运行控制、中低速磁浮列车、人工智能芯片、液态金属增材制造、柔性AMOLED显示、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等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变革性重大科技成果走出高新区,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
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分布情况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特殊区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为适应加工贸易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它们由地方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并经其批准,设在中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监管。自199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6类特殊区域。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143家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分布在30个省市(青海暂未设立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江苏、广东和上海三个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最多,分别为23家、13家和11家,合计占比32.87%,一方面与地理位置相关,另一方面与经济发展水平也紧密相关。
国家级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分布情况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指在两国边境附近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部分地区进行跨境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19家国家级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分布在云南、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和辽宁七个地区(地区边境附近),是中国沿边开放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加工出口的区域。
国家级其他类型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除以上四种类型国家级开发区外,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23家国家级其他类型园区,分布在12个省市。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产业园区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产业园区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产业园区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