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路网建设日趋完善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整体发展较快。自1988年中国修建第一条沪嘉(上海-嘉定)3200高速公路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88~1992年为起步阶段,年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50-250公里之间;1993-1997年为我国高速公路发展高潮,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年通车里程保持在450-1400公里之间;1998年至今为高速公路布局逐渐完善的大发展时期,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高速公路发展迅速。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政策
2010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的政策法规,主要聚焦在提升公司公路停车收费管理、公路建设和路网规划等方面,有效促进高速公路行业的规范化、信息化运营。
我国高速公路主要由政府规划建设,因此相关政策走向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影响较大。相关规划的制定有利于推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进程,例如《“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对“十三五”时期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里程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目标。此外,在政府具体方案的指导作用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规范性得以增强,例如《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则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重点、管理体制、质量监督作出明确说明,从而提高行业整体建设效率与管理质量。现阶段,我国关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政策较多,各地区对于公路建设的规划与实施均较为重视,全国基础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利好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行业整体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15-2019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持续提升,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1504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5%。
中国高速公路路网建设逐步完善
从高速公路建设里程来看,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速公路的修建以来,全国高速公路规模发展迅速,到2019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4.96万公里,较2018年同期新增高速公路0.7万公里,总里程位居全球第一。近几年增长率趋缓也反映出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布局日趋完善。
从区域高速公路建设密度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为上海(13.83公里/百平方公里)、天津(11.47公里/百平方公里)和北京(6.8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次是广东、江苏、福建、浙江。这7个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分别属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此外,中部省份高速公路密度排名大致在10名至20名之间,和它们的经济水平相当;东北三省因为经济衰退,高速公路建设落后于其他地方,只有辽宁密度进入前20名。而经济比较落后的西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等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密度相对较小。综合来看,各区域高速公路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成正相关,经济越发达高速公路密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高速公路行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技术发展,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建设资质壁垒、地域壁垒等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合并重组趋势明显。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高速公路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