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抗体偶联药物(ADC)行业研发现状及趋势分析 美国领先全球、中国紧随其后
随着ADC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ADC药物接连上市,带来市场研发热情高涨,目前美国的ADC研发领先全球,中国在研发进度方面较为落后。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采用特定的连接子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连接起来,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smallmolecular cytotoxic drug,SM)。ADC利用抗体与靶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将小分子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进而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
早期ADC在血液中不稳定,导致致死性毒性的产生因而被相关部门禁用,近年来,ADC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不断成熟,2019年以来,FDA连续批准多个ADC药物上市,ADC产业再次以火热的状态进入人们视野。
ADC技术发展路径
ADC药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s,但是直到2000年,首个抗体偶联药物(商品名Mylotarg,Pfizer研发)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但由于偶联技术、靶向性、有效性等受限,完整的抗体偶联药物在血液不稳定,导致致死性毒性的产生,于2010年撤市。近年来,ADC药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目前ADC技术以及迭代到第三代。
ADC药物接连上市
ADC药物研发技术的进步推动ADC药物上市,2019年FDA共批准了3款ADC药物上市,2020年ADC药物上市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9月,FDA共批准了9款ADC药物上市,包括Seattle的Adcetris、Genentech的Kadcyla和Polivy、Wyeth的Besponsa和Mylotarg,阿斯利康的Lumoxiti和Enhertu,immunomedics的Trodelvy。
ADC药物研发热情高涨
ADC药物接连批准上市引发相关企业的热情,2019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ADC药物研发,全球ADC药物研发如火如荼开展。根据Cortellis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截至2月15日,全球全球处于活跃状态的ADC药物研发管线共311个,其中临床二期和三期的研发管线有33个。
注:数据截至截止2020/2/15,下同!
美国ADC研发领先全球
目前市面上ADC药物均由欧美企业包揽,美国的ADC药物研发上市管线数量最多,达139个,尽管中国的研发速度紧随美国,但从研发阶段来看,中国的研发阶段相较于美国落后较大,美国处于临床I期之后的管线总数为66,为中国的近5倍(14个)。其中,已上市的ADC药物美国有7个,而中国仅有1个。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在解析国外抗肿瘤药物行业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的发展规模、竞争格局、进出口市场及主要抗肿瘤药物市场状况;接下来对居民肿瘤疾病患病率、就诊率...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