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远洋渔船行业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三强地区龙头地位稳固
远洋渔船行业是船舶工业下属的一个分支,与一般意义上的商用船舶不同,远洋渔船专指在本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公海以及在他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中从事渔业资源勘探、捕捞、运输、加工等活动所使用的远洋渔船。
远洋渔船规模平稳增长
1985年3月,中国水产有限公司派出由13艘远洋捕捞渔船、223名船员组成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在大西洋非洲西岸的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等国进行渔业合作,建立远洋渔业基地,实现了从近海到海外的战略性转移,取得了我国远洋渔业“零”的突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发展成为远洋渔业大国。
据农村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远洋渔船拥有量不断增加,2012年,国家正式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我国远洋渔业和远洋渔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以后,随着我国远洋渔船行业进入调整期,远洋渔船数量变化较为平稳,截至2019年底,全国远洋渔船达2701艘,较上年同期增加57艘。
我国远洋渔船作业种类主要是大洋性渔业和过洋性渔业。大洋性渔业是指主要在公海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远洋渔业活动,作业区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南极海域;
过洋性渔业一般是指到别的国家12-200海里以内从事捕捞生产,作业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多个国家管辖海峡。远洋渔船按照作业区域可以分为大洋性渔船和过洋性渔船两类。
根据农村农业部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国远洋渔业履约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底,我国在公海作业的大洋性远洋渔船数量为1589艘,占远洋渔船总量的58.8%;在合作国家管辖海域作业的过洋性远洋渔船数量为1112艘,占远洋渔船总量的41.2%。
三强地区龙头地位稳固
中中国远洋渔船修造行业主要集中在国家远洋渔业较为发达的沿海省市。其中,浙江、山东和福建三省远洋渔船自主设计和修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上述三省远洋渔业发展迅速。
截至到2020年底,全国共建设有(包括建设中)国家远洋渔业基地3个,分别是位于浙江的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山东威海的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以及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从目前我国各地区远洋渔船拥有数量来看,浙江、山东和福建三省领先地位稳固。据农村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底,浙江省拥有远洋渔船数量为674艘,稳居全国第一,山东和福建分列二三位,远洋渔船数量分别为487艘和476艘。
旧船替代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远洋渔船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是由于渔船的价格高昂,而远洋渔船由于其远洋特性,较普通需要功能更强大的设备,因而价格更昂贵,导致还有许多老旧渔船存在。
渔船船龄大、自动化和信息化设施落后,且大都采用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程度不高,而这个问题是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与其花费大价钱换新船提高捕捞效率节省人力,渔民更乐意使用旧船增加出海时间和次数。
近年来,对三无渔船打击力度加大,浙江省出台的“一打三整治”政策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于渔船的全面升级来说仍有一段路要走。
据农村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远洋渔船总功率在渔船总量增速下滑的前提下仍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远洋渔船总功率仅为117.38万千瓦,得益于近年旧船替换以及新船技术提升,我国远洋渔船总功率在2019年提升至284.70万千瓦。
与此同时,我国远洋渔船行业单船平均功率也在稳步提升,2012年,我国远洋渔船平均功率为641.4千瓦,到2019年,平均功率提升至1054.1千瓦,较2012年增长64.3%。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远洋渔船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随着远洋渔船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远洋渔船行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远洋渔船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