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航空发动机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欧美国家企业占据主导【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航发科技(600391);航发动力(600893);航发控制(000738);应流股份(603308);中航重机(600765)等
本文核心数据:交付数量;市场份额等
——全球航空发动机规模呈现上升的趋势
据全球领先的航空数据集团Flight Global发布的《Commercial Engines》,2020年,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交付总量为1374台,较疫情之前有大幅下降,与2019年发动机交付数量相比,减少量超过1000台,仅占2018年发动机交付数量的43%,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受疫情影响较大。2021年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交付数量开始有所回升,至1812台,同比增长了31.9%,以此增长率为基准测算出2022年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交付数量初步统计为2390台。
注①:由于Flight Global未发布《Commercial Engines 2020》,故2019年数据仅能根据2021年报告中论述推导其范围;注②:《Commercial Engines 2022》公布的数据为2021年数据,2022年数据为测算数据。
从产值来看,航空发动机本身具备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属性,可以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按照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航空发动机是船舶的1400倍、是汽车的150倍。近年来,全球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4000台以上、年产值约为700亿美元附近,其中2019年因波音737Max停飞事件影响而略有下降。预估未来十五年航空发动机全球总产值约为1.3万亿美元、年均约866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军民领域均由欧美少数几家公司垄断
目前世界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主要被欧美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而在军用航空发动机上,我国虽已实现自主突破,但在关键性能指标上仍有较大差距。
商用发动机方面,根据《Commercial Engines 2022》的数据,2021年全球总共交付1812台商用航空发动机,全部被GE、CFM、PW和罗罗占据; 021年CFM商用发动机交付量为1066台,占比为59%;PW商用发动机交付量为478台,占比为26%;罗罗商用发动机交付量为146台,占比为8%;GE商用发动机交付量为122台,占比为7%。
注:《Commercial Engines 2022》公布的数据为2021年数据,2022年数据暂未公布。
在军用航发领域,与民用发动机不同,军用发动机更注重推动比和高机动性。GE、普·惠、劳斯莱斯和赛峰既是民用航空发动机巨头也是主要的军用发动机制造商。除它们之外,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德国MTU、意大利Avio、俄罗斯土星、俄罗斯礼炮等也具有较完整的生产能力,同时还为顶级企业提供大部件和核心机部件,但它们在商用航空发动机的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产品多为防务产品或者小型发动机产品。虽然军用航空发动机不像民用航空发动机被美英法绝对垄断,但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全球航空飞机不同国家及地区分布情况
从军用领域来看,2022年全球军用飞机数量前13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法国,北韩,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其中美国拥有1.33万架军用飞机,占比25%;俄罗斯拥有4182架军用飞机,占比8%;中国拥有3284架军用飞机,占比6%。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航空运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航空业本身竞争加剧。航空公司为了满足运输需求必须保持适应其航线网络的机型、适当扩充机队规模并满足消费者对航班舒适性的要求等一系列因素,由此,航空公司对于飞机的需求,尤其是新飞机的需求,正日益加大。
根据2022年11月中国商飞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截至2021年末,全球机队规模为20563架,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等地。预计全球机队总规模于2041年达47531架,市场也将逐渐偏向中国及亚太地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航空发动机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