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洞察2023:中国MCU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竞争梯队、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兆易创新(603986)、中颖电子(300327)、乐鑫科技(688018)、复旦微电(688385)、晟矽微电(430276)、国民技术(300077)、峰岹科技(688279);中微半导(688380);钜泉科技(688391)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份额;集中度;企业业绩;
1、中国MCU行业竞争梯队
在中国市场中将MCU企业按照梯队划分,以企业在MCU行业的营收和技术水平为标准,第一梯队为以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NXP为代表的外国企业,以及以兆易创新为代表的内地龙头企业;第二梯队为以乐鑫科技、中颖电子为代表的内地上市公司;第三梯队为以华润微电子、灵动微电等为代表的内地企业。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国MCU产业集群化分布初步显现,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从上市企业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江浙沪地区最为集中。从具体省市来看,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产业链布局相对完善。
2、中国MCU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
AspenCore2023中国IC设计Fabless100排行榜共分为12大技术类别,每个类别评选出Top10,主要由AspenCore分析师团队根据量化数学模型、企业公开信息、厂商调查问卷,以及一手访谈资进行筛选。其中,Top10MCU公司分别为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小华半导体有限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中国IC设计Fabless100排行榜Top10MCU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其中综合实力指数最高的是复旦微电,其MCU业务包括智能卡与安全芯片+智能电表MCU;增长潜力最高的是国民技术。
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结合2022年的数据,兆易创新的MCU业务业绩最强,相关的营业收入达到28.29亿元,业务毛利率达到64.85%。从产销情况来看,2022年兆易创新生产了4.05亿颗微控制器产品,销售了3.46亿颗。
在中国市场,MCU的应用主要在家电和消费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工业控制、智能表计、汽车电子等领域。根据这些MCU代表厂商的产品特性和出货量,分布归入相应的主要应用类别。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国内MCU厂商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跟国际大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目前随着中国技术的不断提升,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也逐渐成为主要的应用领域。
3、中国MCU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目前我国MCU行业竞争者数量较多,主要分为国际大型MCU企业,包括瑞萨电子、飞思卡尔、Microchip、意法半导体、三星电子等;实力强劲的台资MCU企业,包括盛群半导体、义隆电子、松翰科技、凌阳科技等;中国大陆本土MCU企业,包括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等。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导致新型产品出现,特别是家用电器、电脑数码等产品相关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MCU行业的发展。技术方面,MCU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对可靠性、稳定性、集成度等性能指标有较高的要求。一些比较复杂的系统,需要IC设计公司提供从芯片、应用电路到系统软件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资金方面,IC设计企业的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资金规模和业务规模,才能通过规模效应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IC设计行业量产企业规模标准较高,存在高门槛的规模经济标准。从替代品威胁的角度来看,MCU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前进的,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基本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不可替代性。从议价能力来看,MCU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目前中国大部分MCU企业集中于中低档产品的生产,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表最大,0代表最小,中国MCU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MCU(微控制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 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MCU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MCU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MCU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