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预见2024:《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分享到:
20 穆晓菲 • 2023-12-30 09:00:0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79790G1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9988.HK);腾讯(00700.HK);海康威视(002415.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增速、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合作密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三次产业分布、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第三产业的分布、中国人工智能下游应用领域分布、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情况、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省市自治区分布、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层次分布、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概况

1、人工智能定义

根据《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人工智能被定义为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的定义对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作出了解释,即围绕智能活动而构造的人工系统。人工智能是知识的工程,是机器模仿人类利用知识完成一定行为的过程。根据人工智能的实力,可以将人工智能分成三类,分别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图表1:人工智能分类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涵盖行业庞大

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为硬件设备和数据设备,其中包括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等,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服务和算力支持;中游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核心,包括通用技术、算法模型、开发平台三个方面,涵盖了机器感知、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图谱、基础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下游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产品和场景,涉及交通、医疗、安防、金融、家居、制造等多个领域。

图表2: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代表性企业主要包括寒武纪景嘉微大族激光万集科技美林数据、讯鸟软件等企业,主要为中下游客户提供基础设备和服务;中游企业主要为人工智能构建技术路径,代表性企业有商汤科技、科大讯飞、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百度集团等;下游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层,包括长安汽车、小鹏汽车、美的集团川机器人蓝思科技精伦电子等企业。

图表3:人工智能行业全景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相较于国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萌芽于1978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近20年渡过探索期和成长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及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十四五”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建设重要一环,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肩负着推动万亿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图表4: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加快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创新,加速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到2023年发布的《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都有提及加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以及融合发展,这表明政策重点已经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转向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图表5:截止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一)

图表6:截止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二)

图表7:截止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三)

图表8:截止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四)

图表9:截止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五)

行业发展现状

1、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技术合作最热门的方向

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合作密度来看,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占比接近一半,达到46.47%;其次是物联网和5G技术,分别达到10.7%和8.1%;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分别占比6.39%、4.08%、4.05%。

图表10: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合作密度(单位:%)

2、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企业主要分布于第三产业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已步入世界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19年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达到33.3%,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2023年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放缓至13.9%。

图表11:2019-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注:中国信通院对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测算口径包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及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即包括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及服务市场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3》,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于第三产业,占比为75.79%;其次是第二产业,占比为23.82%;而第一产业占比仅有0.39%。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一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28.46%;排名第二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22.17%;排名第三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 10.75%;排名第四的是金融业,占比10.68%。其他行业占比较低,均为10%以下。

图表12: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三次产业的分布(单位:%)

图表13: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第三产业的分布(单位:%)

3、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智慧城市和企业智能管理

2022年,在人工智能下游应用领域中,智慧城市和企业智能管理的占比较高,分别达到12.16%和12.10%。智能制造、智能营销与新零售、智能网联汽车的占比都在8%左右,分别为8.89%、8.41%和8.07%。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产业的应用逐渐加深,人工智能已深刻重构着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并持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推动社会进入智能经济时代。

图表14: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下游应用领域分布(单位:%)

4、投融资活动进入相对冷静期,企业服务和先进制造领域投资事件较多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活动在2012-2018年经历了快速增长,2018年融资金额达2668亿元,投资事件1396起。2021年达到历年峰值,融资金额增长至4761亿元,投资事件数1362起。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融资活动进入相对冷静期,投融资数量和金额均呈现下滑态势,融资金额下降至1731亿元,投资事件数减少至963起。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活动有所回温,投资事件有所下降但是融资规模有所上升,融资金额达到2631亿元。截止2023年12月14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总计共有10110起投资事件发生,总计融资金额为37762亿元。其中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先进制造和汽车交通领域,占比分别为38%、31%和13%。

图表15:2012-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16:截至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领域分布(单位:起,%)

行业竞争格局

1、 区域竞争:北京市和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2年,在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的省份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市,占比28.09%;排名第二的是广东省,占比26.45%;排名第三的是上海市,占比14.23%;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是浙江省和江苏省,占比8.95%和6.86%。

图表17: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区域分布占比(单位:%)

涉及人工智能的2200家骨干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居首,占比30.95%;其次是京津冀地区,占比29.36%;紧随其后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比26.45%;而川渝地区则排名第四,占比为3.55%。

图表18: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2、 企业竞争:应用层参与企业多,竞争激烈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主要以应用层企业为主,与基础层和技术层相比竞争更为激烈。在2200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中,基础层企业仅有53家,占比为2.41%。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提供基础硬件设备和数据服务。而技术层企业有273家,占比为12.41%,主要从事包括核心算法、开发平台等在内的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之相比,应用层企业占比高达85.18%,达到1873家,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和场景应用。

图表19: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层次分布(单位:%)

根据互联网周刊与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合作发布的“2023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百度以95.12的综合得分荣登榜首,紧随其后的第二名为阿里巴巴,综合得分达到94.85;而华为则位列第三,综合得分为94.38。值得注意的是,位居前五的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都有布局,综合性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有较大的的竞争优势。

图表20: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TOP10企业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 发展趋势:推动人工智能可靠可控的发展,进一步与社会各方面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已应用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风险引起普遍担忧,因此,对于安全可信人工智能技术的需要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人工智能可靠可控的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提升,将提供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打开新的空间,使得其与社会各方面进一步融合。

图表21: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2、 发展前景:人工智能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深度发展,牵动着以AIGC、数字人、多模态、AI大模型、智能决策为代表的技术浪潮。这些尖端技术为市场注入广泛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潜力,同时,企业对自身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推动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多样性的需求,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十四五”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据此前瞻测算,2024-2029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提前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目标。

图表22:2024-202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51 q1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穆晓菲
前瞻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9984586
关注
819
文章
246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