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林业碳汇行业需求供给分析——林业碳汇市场多方参与、需求供给需持续刺激
本文核心数据: 林业碳汇市场交易参与方;林业碳汇供给影响因素及刺激机制;林业碳汇需求影响因素及刺激机制
1、市场交易参与方分析
市场交易主要参与方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需求方、供给方、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与经济人、投资者和投机者。
林业碳汇商品的需求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自愿购碳,选择低碳生活或生产、实现社会责任”的个人、团体及企业。另外一类是在实施碳排放限额后,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需要使用碳排放许可来排放污染物或者其排放量超过了排放定额。林业碳汇的潜在供给者一般是森林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包括个体农户、集体林场、国有林场以及其他拥有或经营森林资源的个人、企业以及其他实体。为了保证林业碳汇交易的正常进行,除去平台和交易双方的参与外,还必须加入具有一定执业资格的第三方。独立第三方为碳汇交易双方提供计量认证、核准、担保、可行性调查等服务。经纪人的主要作用是寻找合适的碳汇供给方和购买者,他们通过为碳汇交易双方提供合适的信息来减少碳汇交易的成本。此外,碳汇经纪人通过实施碳汇交易能够为碳汇交易双方提供碳汇交易的价格和碳汇交易的程序,同时可以为碳汇交易双方提供技术咨询以使交易能够成功。
2、中国林业碳汇市场供求机制分析
每一个市场都具有不同的效率,市场效率的高低往往是市场供求、价格、竞争和风险等市场构成要素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结果。
1、林业碳汇供给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林业碳汇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价格、造林成本、采伐成本、碳汇服务(碳汇信用)价格以及相关政府政策等。研究专家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土地价格、木材价格和碳吸收率是影响碳汇供给曲线的重要因素。但该分析没有考虑到森林及其经营的特征对林业碳汇供给的影响。这些森林及其经营的特征主要是:①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林业碳汇供给对价格反映不太灵敏,具有“滞后”效应和刚性特征;②森林资源始终面临病虫害和火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森林资源所有者往往无法准确预测这些风险,因此难以做出理性选择;③碳汇服务(碳汇信用)的价格信息不完全,而碳汇提供者又往往处于边远地区,且其自身的知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其对碳汇价格预期不确定性比较大,进而严重影响潜在林业碳汇提供者的选择。
2、林业碳汇供给的刺激机制
为增加林业碳汇的供给,可以建立以下刺激机制:一是建立集中交易市场,以提高信息的充分性;二是鼓励小型林场采用各种方式组建大型林业企业,以发挥其规模效益;三是建立碳汇期货市场,以降低林业碳汇供给者的价格风险;四是设立林业碳汇保险业务、或者设立林业碳汇服务者互助基金,以帮助应付森林资源必须面临病虫害和火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五是建立森林资源调剂金,向自然条件好的森林收取森林资源费(税),对于自然条件差但必须存在的森林则提供补助(资助)。
3、林业碳汇需求的影响因素
人们对林业碳汇的需求缘于人类社会对大气平流层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后果担心。但是,由于林业碳汇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非排他性),理性个体不会通过对林业碳汇的效用评价而产生的自愿需求。因此,对林业碳汇的现实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即林业碳汇需求者对碳汇的需求往往是制度和规则约束下的结果,需求函数的位置和斜率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制度和规则。除制度和规则外,决定林业碳汇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林业碳汇的价格。此外,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环境意识,也会对林业碳汇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
4、林业碳汇需求的刺激机制
为增加林业碳汇需求,建立如下刺激机制:一是合理安排制度和规则,尤其是合理确定排放水平,以提高购买林业碳汇服务在企业风险管理、学习、显示领导地位、产品结构调整、增加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影响力、二是制定简化的交易规则,以减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场价格水平;三是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四是广泛唤醒潜在需求者,包括私人“绿色”公司、“绿色”投资企业、关注环境质量和希望降低环境破坏灾难威胁及成本的公共机构、私人保护组织、慈善家以及一般公众或外国政府。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林业碳汇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林业碳汇产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林业碳汇产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林业碳汇产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