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服务场景分析——绿色建筑(含绿色建筑面积、发展空间等)【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绿色建筑面积;绿色金融在建筑领域的发展空间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国内绿色建筑行业自 2006年起步,经过观念引导期、试点示范期、快速发展期,目前正处于转型提升期,当前,绿色建筑多项管理办法的出台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系支撑,也为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建筑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建筑节能对我国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是我国碳排放重点领域,其中建筑运行是最大头。根据《2023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建筑运行产生CO2排放22亿吨,主要来自居民用能(包括用电、取暖、烹饪等)燃烧化石能源,约占全国同期总排放的21%。此外,生产建筑建材(包括钢铁、水泥、玻璃等)也会产生碳排放。结合我国当前产业情况,加装各类节能和可再生能源设备,能够有效压降建筑运行碳排放,推动全国尽快碳达峰,由此可见,依托绿色金融发展绿色建筑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城镇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约118.5亿平方米
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逐渐渗透到社会与民众中,根据住建部的数据,2019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发布以来,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约118.5亿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2.7万余个。
——绿色金融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投向依旧存在增量空间
目前,中国绿色债券投向的领域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建筑、交通、污水处理、废物回收等等,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数据显示,全球绿色债券投向绿色建筑的占比约为30%,在亚太区占比高达49%,而这一数字在我国不到10%。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包含但不限于:其一,在“房住不炒”的纲领下,房企融资政策收紧,审批机构为防范资金通过“染绿”行为流向房地产企业而放缓审批;其二,发行绿债需要额外支付第三方机构评估费用、获得绿色认证费用、后期维护等费用,加之潜在的时间成本,使一些企业望而却步;其三,此前国内没有明确将非住宅的民用绿色建筑纳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导致房企绿债多为境外优先票据。总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投向依旧存在增量空间。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国际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中国绿色金融行...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