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预见2025:《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分享到:
20 李明俊 • 2025-03-27 10:00:2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6094G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市场规模;绿色债券发行情况;绿色金融行业竞争格局

行业概况

1、 定义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又称为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或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是指将金融业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利用金融的资源配置和资金杠杆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

绿色金融的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绿色金融的目的是支持有环境效益的项目,而环境效益包括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二是给出了绿色项目的主要类别,这对未来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的界定和分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明确了绿色金融包括支持绿色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的金融服务,说明绿色金融不仅仅包括贷款和证券发行等融资活动,也包括绿色保险等风险管理活动,还包括了有多种功能的碳金融业务。

虽各界定义有所不同,但大致指支持环境永续发展的投资及贷放等行为,范围较绿色能源金融及气候金融广,不仅与碳相关,亦包含水、森林、废弃物之环保相关议题。

图表1:绿色金融与金融产业、环境保护和经济成长之间的关系

2、 绿色金融覆盖范围广

当前,绿色金融逐渐成为了各国所重视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与气候变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影响亦扩及经济层面。因此绿色金融涵盖范围还包括了碳、水、森林、废弃物等领域的金融活动。

图表2:绿色金融涵盖的范围

3、 下游包括六大细分领域

绿色产业链是金融实现国家“30·60”战略目标的重点服务领域,更是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链。

绿色金融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资金的提供方,具体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和民间投资,部分还会有境外资金的投入。中游为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中游为绿色金融体系,其核心为绿色金融机构,包括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运用绿色金融工具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为下游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图表3:绿色金融行业产业链

图表4:绿色金融产业链全景图谱

产业链的下游,根据《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包括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020年5月,央行、发改委等《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对分类再进行了细分。绿色产业包括六大类: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涉及到绿色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环境治理、能源节约、绿色城市(绿色基建)、绿色服务等多个领域,具体六大类产业链行业分布情况如下:

图表5:绿色金融下游六大产业链行业分布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从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认为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是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的开端,截至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已经发展了30年,在我国经历了初始阶段、逐步成熟阶段、全面推进阶段。

图表6: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全面赋能下游行业的发展与转型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在不断推进,2016年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搭建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8年《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对银行投放绿色信贷给了定量考核要求,并将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MPA考核。2019年《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明确了绿色产业的发展重点。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债券也纳入定量考核范围中。在我国持续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体系的情况下,2022年以来,国家陆续开始在下游各细分领域强调绿色金融对其所服务的细分行业的作用,强调依托绿色金融全面赋能下游行业的发展与转型。

图表7:截至2025年国家层面有关绿色金融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一)

图表8:截至2025年国家层面有关绿色金融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二)

图表9:截至2025年国家层面有关绿色金融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三)

图表10:截至2025年国家层面有关绿色金融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四)

图表11:截至2025年国家层面有关绿色金融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五)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月15日。

行业发展现状

1、 政府引导绿色金融体系构建

加强中央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主要从借鉴国际经验提高环境标准和制定财政支持政策,搭建绿色融资平台两方面展开。

图表12:加强中央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措施

2、 绿色债券的发行质量有所提升

2018-2023年期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根据2024年5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联合编制的《2023年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境内外市场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6162亿美元(约4.5万亿元),其中近3720亿美元(约2.7万亿元)符合CBI绿色定义。2023年,中国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12.5亿美元(约9400亿元);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的发行量为835亿美元(约6041亿元)。2023年相比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从符合CBI绿色定义的绿色债券占比来看,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质量有所提升。

图表13:2018-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单位:亿元)

3、 2024年市场增量规模突破4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和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均居世界前列,中国绿色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明显低于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目前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仍然是我国绿色金融增量规模的主力军,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初步统计市场整体增量规模在2024年突破4万亿元。

图表14:2023-2024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增量规模(单位:万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 区域竞争:浙江最为领先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于2023年12月发布的《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3)》,整体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北京、浙江、广东、江西和江苏。

图表15:全国31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得分结果(一)

图表16:全国31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价得分结果(二)

注:《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3)》中的评价周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而《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4)》尚未发布,故以上为2022年全国各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

2、 企业竞争:主要分为三大派系

我国绿色金融行业以中游绿色金融服务机构为核心,主要划分为银行、保险和证券基金类机构三大派系,其中银行机构以国有大行和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代表性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保险机构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等领先保险公司;证券基金类机构代表性的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

图表17:中国绿色金融行业竞争派系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 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在科技赋能绿色金融行业持续创新的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将主要呈现出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标准与规范与国际接轨、风险防控与监管强化和科技赋能日益显著四大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图表18: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2、2030年绿色金融增量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从无到有、迅速壮大,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十四五”期间,国家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产生的资金需求,规模高达百万亿元,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未来随着绿色金融产品范围的持续创新,绿色金融的增量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初步预测,到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增量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大关。

图表19:2025-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增量规模预测(单位:万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国际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中国绿色金融行...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李明俊
前瞻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8040655
关注
820
文章
97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