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问题不是粮食和土地问题 而是收入问题
需求定律说:价格高,需求量小;价格低,需求量大。反过来,需求量大,一定是价格低;需求量小,一定是价格高。这是沿曲线的移动,讲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相依而动的关系。但是其他因素不可能不变,张五常就问: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为什么要变?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的是曲线本身的移动: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反过来,价格上升,一定是需求增加了;价格下降,一定是需求减少了。
需求定律是铁律,不可能错。但是运用这一铁律,高手与低手效果天壤有别。
你要是教条地认为,需求增加价格会上升的话,那你就掉书袋,成为低手了。
问个简单的问题:只有一个人买汽车和有几亿人买汽车,哪种情况下汽车的价格低?只有一个人吃饭和有很多人吃饭,哪种情况下饭菜的价格低?假如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购买汽车,那么没有几百万上千万是买不到汽车的。但是几亿人需要汽车的话,几万十几万就可以买回一台汽车。同样道理,一个人吃饭,饭菜价格一定要贵一些;很多人吃饭,饭菜价格一定要便宜一些。为什么?需求众多,生产方式就会改变,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就可以被采纳。
这里隐含着一个含义,就是人多资源不够用的担忧是多余的。人多需求量大,这其实是节约了资源。自马尔萨斯始一直有人担心资源不能承载人口增加之重,到今天,人口增加何止几十倍,然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这足以说明担忧的多余。
这里隐含的另一个含义,是人多不是人均收入低的原因,人多人均收入应该更高才对。计划经济下,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确实会出现人多人均收入低的后果。市场经济下这个就不是问题了。市场是一个能够把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的制度。在市场经济下,人多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通过市场与他人交换产品和劳务,最终每个人都享受到比他单个人从事生产多得多的产品和劳务。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市场中,经济就会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反之,像朝鲜那样闭关锁国、自力更生,贫穷吃不起饭就是必然。经验上,我们观察到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比农村生活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又比中小城市生活水平高,就是这个道理。
掉入需求铁律书袋的人,只会把吃饭问题看作是粮食、土地问题,难免会担忧粮食不够吃。而正确运用了需求铁律,你就知道吃饭问题其实不是粮食、土地问题,而是收入问题。
须知,离开价格我们不知数量为何物。价格足够高,物品的数量会无限多。假如人们愿意出100块钱买一斤大米,那么家家户户阳台上一定种满了水稻,粮食会多得吃不完。这并不是杜撰,今天蔬菜价格上涨,在城市利用工厂无土栽培生产蔬菜已经成为现实。这也是说,所谓种粮的土地越来越少的说法完全错误,种粮的土地随着粮价上涨是可以人为增加的。
所以,吃不吃得上饭,不是种粮的土地多与少的问题,不是粮食多与少的问题,而是收入高与不高的问题。世人不是因为粮食少而挨饿,而是因为贫穷出不起价才挨饿。见过穷人挨饿的,有见过富人挨饿的吗?发达国家不主产粮食,但是发达国家的人民挨饿了吗?发展中国家多数农业是主产业,可是饥饿偏偏发生在这些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让人不能明白的是,工商用地收益是农业用地的十几倍、几十倍,为什么要限制农业用地转做工商用地呢?人均收入不高的我们,又要提高人均收入,又要搞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为何呢?
我的结论与你的认知大不一样,可是逻辑又似乎无可反驳,何故?因为需求定律只是局部均衡分析,严格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就算需求曲线变动了,又严格地假定供给曲线没有变。然而实际一切都在变。所以我说,局部均衡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运用并不真实存在的局部均衡,分析出真实世界存在着的一切都变的一般均衡结果,这才是经济分析的功夫所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