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科学巨树如何能成长于“芜杂”的评审园

分享到:
 向浩 • 2015-04-21 13:17:28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05G0

[科学巨树如何能成长于“芜杂”的评审园]

近日,时隔近12年的最新版《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终于出炉。4月15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这项旨在加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活动监督检查,规范评审过程中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新规。与2003年发布的版本相比,此版中的不少新说法受到关注。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旨在更好地贯彻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方针,鼓励人们自主创新,激励科技人才勇攀科学高峰。生活中,并不缺乏各种鲜活的、充满正能量的案例,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为民生事业、为国防事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巨匠,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然而,近些年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学术造假、奖项评审丛生“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乱象,不仅给科技系统抹了黑,也架空了人们对科学奖项评审机制的信任。试想,在这样的芜杂园里,怎能生出科学的参天巨树。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离不开科研创新,科学的灵魂是圣洁的,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就是“纯粹”的氛围,容不得半粒沙子。在该领域泥沙俱下的当下,亟需改革之力的强力干预。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现行的科技成果评奖制度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到了今天,这种评价制度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不得不进行改革。

但,如何改革呢?我们来从《规定》中寻找答案。众所周知,国家科技奖励是国家的一项制度,其依据是《国家科技进步法》。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经过严格的评审流程,择优遴选产生。这样严格的流程也频频出乱子,改革就得从里子入手,不能流于皮表。看这次新出炉的《规定》,比起2003的版本来,确实多了一些新说法。例如,发现有违相关规定但却已经授奖的项目及获奖者作何处理?《规定》中有明确提出——对已经授奖、经查实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撤销奖励条件的,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由科技部报国务院批准后撤销奖励。这一新规定将打破科技奖一经发出便荣耀终身的固定模式,就像有些地方新出台的干部召回制度一样,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怪圈。科技奖也要如此,既能上也能下,发现违规,就得撤回。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证科技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科技领域的风清气正。

不仅如此,今年的《规定》中还增加了一些细节化的规定。比如,被评审人或获奖者在违反规定时,不仅给予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取消相关项目参评资格或获奖资格等处理,还增加了两条:“记录不良信誉”和“取消相关单位和个人一定期限内被推荐国家科技奖的资格”。可以看出,新规的“后劲”十足,并不是撤销和批评下就完事了,还涉及到信誉问题,以及在规定时期内没有再参评的资格,这将有效撬动科技成果鉴定过程中的“红包一发,嘴角一擦,科技成果便诞生了”的暗箱子,也能有效杜绝请“铁哥们”专家进行鉴定的事件的发生。

可以看出,新出的《规定》为科学奖评审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答案,为改革廓清了迷雾,点明了方向。但,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改革的关键点还在《规定》的落实上。在为《规定》点赞的同时,我们不妨先抛出几个疑问。比如,《规定》是否能够执行到位触碰肌理,是否只是浅尝辄止?能否不被某种利益再度役使?毕竟,这个系统“卡顿”已久。一位参与过国家科技奖申报的中科院研究员表示,此《规定》如能执行到位,将引发科技界对一些科技奖励“旧账”的追责,并倒逼整个评审行为的规范化,“只要有问题,什么时候都能查出来。”确实,规定如果落实好了,欠了科技界的“账”,迟早都能收回来。我们期望,《规定》能更好更快地落地,将“学术腐败”的残渣清理出去。

依照《规定》的路线,结合当前局势,首先,在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方面,我们还须不断完善评审机制。比如,进一步推行评审组咨询专家制度,加大同行专家评审力度,建立严格的评审专家回避规则,同时,引进一些海外的专家进行评审,以增加评审的鲜活性和公正性。

其次,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除了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自我的监督机制也同样重要。从现行的科技成果鉴定方式方法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审专家的选择,但这些专家却无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且在整个鉴定的过程中也没有监督者的存在,在这样的科技奖遴选环境下,潜藏的派生利益便会显露出来并左右鉴定者的判定。在此过程中,一是缺乏社会监督,二是缺乏自身监督,“学术腐败”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监督机制极为重要。如监督委员会设定及相应的监督机制,建立评审专家信誉制度等等,做好内外兼顾。希望《规定》能尽快落地,让科学技术评审领域风清气正。(向浩)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相关阅读RELEVANT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