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板的背后意图
5月29日,央行报告明确力推战略新兴板。这让不少媒体有点震惊。
很显然,眼看着中小板、创业板涨的这么好,上交所真的是坐不住了,必须要推出属于自己的战略新兴板。
上交所的心机大家都能猜得出来。这个战略新兴板,简单点说,就是创业板第二。同样与二级市场连接,不过上市的条件和要求可能有点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战略新兴板肯定要淡化盈利要求,不简单搞传统的“净利润+收入”的标准,还可能引入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组合,比如“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现金流”、“市值+权益”等多种多套财务标准,这种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体系,目的就是让现在上不了市的新兴企业,可能在战略新兴板来上市。
这种玩法就很有意思了。自然,它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链接境外中概股“回国”的桥梁。
以现在的数据来看,有超过1200家中国企业通过红筹模式在境外上市,市值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新兴企业的市值超过1.3万亿美元,基于互联网+企业的市值超过6千亿美元,这其中不乏增长力强、增长迅速,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优质企业。
关键的是,风头已经转向了,这些在境外上市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能获得国际投资者的认可,股价长期低迷,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它们普遍的想法是:美国不欢迎自己,何必往上凑呢!!于是,从2010年开始,中概股便出现了密集的私有化退市。尤其是最近的暴风科技,这种股票在A股上市后连续暴涨,总市值超过300亿元,相当于在美上市的迅雷市值的8倍。
中外股市的估值差异太巨大了,中概股是铆定了要大力回归。不夸张的说,其实已经有了一股中概股的私有化退市热潮。
今年4月初,盛大游戏宣布已正式签署最终的私有化收购协议;4月27日,完美世界宣布签署相关私有化协议,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此外,世纪佳缘、久邦数码、学大教育等中概股也先后发布公告,称收到私有化邀约。
包括监管层都开始鼓励中概股回归A股,而这些企业85%都属于战略新兴板。
问题是,之前的市场并没有很好的重返A股的机制。当前,中概股回归A股的主流路径是,从海外市场私有化退市,赴国内新三板挂牌,最终通过转板或其他方式实现A股上市。
就在2014年10月,证监会《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将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
这个文件的意思,就是创业板承接了新三板的转板功能。这一步之后,感觉上交所确实着急了。不少互联网企业已经感兴趣了,先新三板挂牌,然后直接转板创业板转板A股。
上交所的优势正在消失殆尽。
就以正常的IPO来看,新股批文基本按照沪深两市均衡发行的原则来发,上交所在新股资源的争夺上勉强可以平分秋色。但注册制之后呢,企业自主选择交易所,上交所还能有优势么?老实说,优质的IPO资源数量有限。一旦注册制实施后发行节奏放开,上交所如果一招棋错,可能面临好资源都被抢走的尴尬局面。
是创业板的竞争压力,让上交所祭出新兴板作为反击。
也许有人认为这战略新兴板和创业板是重叠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沪深两大交易所对新兴产业企业的良性竞争又有何不可呢?
上交所也应该明白,战略新兴板可以简单理解为创业板第二,但如果真的仅仅是让战略新兴板成为上交所版的创业板,那才真正算是暴殄天物。要做到有竞争力的话,战略新兴板必须要做到与创业板搞出明显的差异化模式。
无论如何,战略新兴板目前只是萌芽阶段,真正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还要看后续的政策跟进。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丰富市场结构和细化功能定位是一个好事,这意味着市场本身的专业性和多层次带来的风险抵抗能力会有明显的增强。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