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6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分析

分享到:
20 陆澜清 • 2016-01-08 11:48:1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236G0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 各国积极研究新能源技术, 特别是太阳能, 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竭,清洁环保等特点,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存在地理上分散、生产不连续、随机性、波动性和不可控等特点, 传统电力网络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 难于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要求.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是分布式的“就地收集, 就地存储, 就地使用”

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 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

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意义重大。能源互联网之所以在改善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其兼具促进资源优化和协调资源配置的双重意义。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所在地(国)缺少用户,用户所在地(国)缺少能源。这个问题在亚洲、非洲、拉美甚至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

能源互联网技术可通过加强能量传输来提升综合效能,不同的能源门类,如风电、太阳能等资源,均可在能源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资源供求平衡,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及能源(量)流的有效配置、协同和协调。

从亚非拉到欧美日,从发电、输电到用电,从技术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进步的要素一是技术进步,二是产业协同与协调。国家电网公司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目标是把赤道的太阳能及北极风能联系起来,通过特高压电网传输全球清洁能源,使各国享受清洁能源的便利和好处,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生存的气候环境和条件。要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促进电网与电源的有效沟通,促进电力与经济的有效衔接,促进经济与政治的有效协同,从资源、技术、规则、标准等方面促进各方共同努力,在优化能源配置方式和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能源在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具有全球优势,特高压技术、柔性直流技术及储能技术等,都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全球能源互联的发展策略应是先易后难;先国内,后国际;先周边,后远洋。

周边国家是我国拓展能源互联网的重点和优先区域之一。东南亚市场加印度市场有20多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东南亚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他们希望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带动中国装备与技术出口,也为中国企业提供工程承包机会。俄罗斯、蒙古是能源电力合作的优先选择方向之一。中蒙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主要是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中国市场及北亚市场的融合与整合,促进蒙古太阳能、风能资源有效开发,与中国市场资源充分对接。同样,俄罗斯远东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但缺乏消纳潜力,可发挥中国市场的作用。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能源互联,可借助中俄蒙经济走廊合作、中哈产能合作及中巴经济走廊合作等政府间机制,提高双边、多边沟通层级,规划优质旗舰项目,加快形成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新优势。

此外,非洲有54个国家,已形成北非、西非、南非、中非及东非等五大电网系统,北非和南非的电网较强,其余区域电网的互联程度不高。中国推进与非洲能源互联,要在技术、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非洲实际和各国意愿,积极规划中非能源互联合作项目。

未来,中国则要加强与欧洲、美国之间的合作。我国企业和英国在核电方面谈成了合作项目,中英能源合作有深化发展的可能,可为规划中英能源互联网创造条件。

中拉能源合作是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国家电网公司已在巴西立足,可先巩固中巴合作机制下的能源互联网合作项目。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拓展巴西与阿根廷、巴西与秘鲁之间的能源互联网。国家发改委正推动中国—拉美产能合作,能源电力产业已被列为重点合作领域,中拉能源合作乃至构建中拉能源互联网将迎来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中国具备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战略基础。中国市场是支撑能源互联网的保障,源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支持,有利于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建立了独特的产能体系,这是中国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综合优势,中国能源产业不是孤零零地走出去,而是将能源互联网和新能源装备及电力产业其他能力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为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中长线保障。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能源互联网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实现技术、装备、产业、政策的联动效应,要协同发展,整合电网企业、工程集团、金融机构、行业商协会、装备机构及东道国等资源,才能形成综合竞争力,实现在全球市场落地生根。还要借助我国已有的双边机制、多边机制,优先推动区域项目协调,在条件具备时推动跨国综合机制建设,相信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将很快来临。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陆澜清
观察员
3798077
关注
1066
文章
345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