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下一片蓝海:农村互联网金融已经在路上
政策利好农村金融
2004年至2015年中央连续12年发布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位置。近期,中央再次连续发布支持农村金融的政策性文件。11月2日,中央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10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由此可见,国家政策方面也在加大扶持三农的力度。
解决农村生产融资难是根本
银行、农信社等具有专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难以为农村提供持续有效的融资服务,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贷款往往单笔金额小,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贷款逾期、损失风险大,贷款利差难以覆盖成本。但如果把坏账损失计入贷款成本,大幅提高贷款利率,农民越可能还不上,越难借,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这种专业金融服务的缺失,在农业生产环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导致农资赊销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农民需要为赊欠付出“秋后算账式”的利息或者承担农资的“变相涨价”。另一方面,农资批发商、经销商们也需要为赊销承担资金压力和额外的信用风险。这种实质上的“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明显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农民的借款一般以小额为主,在几万元左右。不要小看这几万元,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意义非凡,他们需要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物资和相关设备。而农民去银行贷款有两种尴尬境地:一是贷款周期长,不能解决燃眉之急;二是最后可能贷款下不来,还需要另想办法。显然,贷款难问题也成了三农发展的绊脚石。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农村迎来了利好消息。一些农牧领域的集团公司也加快了进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步伐。以新希望集团为例,2015年3月18日新希望集团旗下的农牧供应链金融平台希望金融正式上线,平台相继推出了惠农贷、应收贷、订单贷、股权贷、兴农贷等多元化的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产品,覆盖了农村养殖、种植、消费、小额信贷等重要领域,解决了农村及农牧领域的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农村金融是下一片蓝海
中国目前有2000多个县,9亿多农民。据央行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涉农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占贷款总比重的28.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农村的金融市场仍具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
此外,随着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器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规模将逐渐加大,农村土地的流转也会进一步放开,这些都少不了资金的融通和金融的支持。
普惠金融政策当头,以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农业上市公司为主的各行业巨头,纷纷高调加入这一“蓝海市场”,亮出十八般武艺。京东自去年以来就在大力开拓农村金融市场,通过京东“白条”,即赊销方式,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以小微金融服务为主营业务,农村金融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悉,另一农牧领域的上市公司,国内农牧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也于2015年注资5000万元增资“希望金融”,希望金融也成为国内首家聚焦农牧领域的垂直的供应链金融平台。
伴随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的出台,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只有通过与产业链深度结合,与传统金融形成专业化分工,才能在行业内立足,走得长远。而“互联网金融+农业”的结合,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在农村金融末梢端做深做细,行业内将持续不断涌现出“专而美”的平台。 希望金融,有你,有我,就有新希望。借助新希望集团在农牧领域的产业资源优势,希望金融进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前景也将业界被看好。助力三农,普惠金融,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互联网金融将成为P2P的下一片蓝海!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