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中国纺织业“走出去”之路浅析

分享到:
20 陆澜清 • 2016-03-08 12:21:5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339G0

2015年1-12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713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利润总额3860亿元,同比增长5.4%;企业亏损面11.4%,比上年低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下降4.6%。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服装纺织机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告》数据显示,2015年1-12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2911亿美元,同比下降4.8%。其中我国纺织品出口1153亿美元,同比下降2.3%,服装出口1759亿美元,同比下降6.4%。其中,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增长6.7%,对欧盟出口额同比下降9.3%,对日本出口额同比下降11.6%,对东盟出口额同比下降0.8%。

当前,我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进入结构转型、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在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包括纺织业在内的实体制造业面临较大困难和下行压力。在国内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的同时,创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园区、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顶层设计陆续出台,特别是“一带一路”这一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为实现纺织业大国向纺织业强国的转变,应当尽快借助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对国内纺织业进行改造,以“转移”促“转型”,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

为了应对诸多国内外挑战,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跨国布局呈现加速推进态势。行业众多骨干企业进行跨国资源配置主要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条主线是以产业资本为主导,通过绿地投资、合作进行生产力的跨国布局,打造"中国+周边国家"的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维持和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领先优势,例如以天虹、百隆东方和华孚为代表的中国棉纺业已在越南投资了约200万锭纺纱项目。另一条主线是产业资本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并购,对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原料资源、设计创新资源、品牌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进行垂直延伸和掌控,带动行业整体向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渗透。例如,如意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棉花农场和并购多国品牌、富丽达收购加拿大溶解浆公司、雅戈尔收购新马以及金癉收购欧瑞康部分资产等。整体上,通过海外投资实践,行业企业的国际运营能力获得较快提升。

回顾欧美日本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成本倒逼推动产业转移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各地区对高技术产业的日益重视,纺织服装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正在缩小,因此通过产业转移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性地迁移到成本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母公司则加大对新产品设计、研发和营销等环节的投入,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这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尽管部分前期赴境外投资的纺织企业已经为国内同行建立了成功案例,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如果缺乏充分准备,忽视企业风险管控,产业对外转移失败的概率仍然较大。企业需为“走出去”所做的准备主要包括:投资目标国的尽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不仅包括劳动生产率、产业链配套以及水电成本等因素,还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制度、文化风俗和政治环境等因素,以此作出综合评判。如浙江科尔集团投资2.18亿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建立了生产基地,尽管当地用工成本是中国的三倍以上,但可以通过在棉花原材料、棉纺织耗电等方面找补回来,同时利用当地发达的物流业,还能大大降低棉花仓储成本;境外投资的人才储备。拥有一批外语娴熟、业务过硬、懂得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懂得管理的技能在与东道国政府部门日常沟通和协调母公司的决策安排方面显得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国内企业都适合“走出去”。如我国最大的棉纺企业魏桥纺织集团始终坚持把生产基地留在鲁北平原,多年来依靠产业链整合和员工激励等有效手段同样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率。

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一国的行业只有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才有更多机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当前我国纺织业发展面临着既有来自国内的成本激增、融资受阻和出口放缓等压力,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订单分流和欧美市场高额关税壁垒的“双重挤压”。因此,加快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实现产业对外转移应在我国纺织行业内形成共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加强工业园的合作建设,避免单打独斗,以此带动国内承担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借船出海”,形成抱团和规模效应,以提高产业对外转移的成功率,这也是台湾企业在对外转移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截至目前,先后有越美集团(尼日利亚)、天虹集团(越南)和红豆集团(柬埔寨)等实力较强的企业在海外建立起了多个纺织工业园,这为国内其他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降低了风险。

在产业对外转移过程中,企业还应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辩证认识国际贸易规则。如TPP协议的生效会在短期内给我国带来贸易转移效应,受关税降低及原产地原则的影响,美国和日本今后更倾向于从TPP成员国进口,从而使我国遭受贸易转移的损失。与此同时,TPP协议中不仅提高了知识产权的标准,还增设了劳工和环境条款,并与贸易相挂钩,它们今后都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对非TPP成员的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制裁的途径。但是也应看到,TPP的高标准和新规则代表了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国内企业只有提前准备、积极应对,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下风,通过整合境内外的设计研发、品牌和渠道资源,逐步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实现生产和销售在全球的合理布局。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机会。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借助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依靠新理念、新材料和新工艺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互联网+”的理念正在深刻影响制造业各个门类,它扩大了创新主体的范围,从单个企业拓展到多个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它能通过数字化控制,实现机器对人的取代,同时还大幅度提升劳动效率。国内很多纺织企业由于受现有生产机器还没完成预计使用年限、尚未收回投资成本所困扰,迟迟不愿彻底更换生产效率更高的机械设备,如今产业对外转移恰好提供良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关税价格进口更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分步骤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不仅能缓解东道国技术人员短缺对生产的影响,还能适应下游快消品牌发展趋势,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小额订单需求,扩大潜在的消费市场。

“绿色制造”的理念也同样影响国内纺织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过去纺织业常被视为“高耗能、高污染”的代表,许多企业为了增加盈利不愿在环保方面过多投入。从2016年1月1日起,新版《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提高了环保要求,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事实上,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制造正在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如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如我国的越南政府就对所有外来企业提出了硬性要求,即污水处理系统必须达到A级水平,否则项目申请不予批准。因此,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倒逼国内行业转型正逐步变成现实。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节能装备和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数量,降低生产中的水耗和能耗,将绿色制造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也有助于增加纺织产品的附加值,突破欧盟基于环保标准设置的非关税壁垒,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4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纺织业 纺织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陆澜清
观察员
3798922
关注
1066
文章
345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