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实体店不想做“看客”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李子薇 来源|五环外(ID:wuhuanoutside)
双十一的即时零售元年
2022年的“双十一”,跟以往不太一样。
走到第14个年头,“双十一”这场年度消费狂欢,略显疲态。贝恩公司日前发布的《2022年“双十一”》报告指出,预计今年的“双十一”消费增长将进一步趋缓。
不过,线上数字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有所降低,而是他们的需求发生了更多更细致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带动今年的“双十一”购物渠道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与往年相比,今年“双十一”最大的亮点,是实体店铺首次大规模入局,通过即时零售抢滩“双十一”市场。
没有复杂多样的玩法、更高的正品保障、同样的折扣与促销力度、30分钟送货上门……在即时履约网络的支撑下,实体门店不再愿意只做“双十一”看客。
一
“双十一”万物30分钟到家
备货、拣货、包装……双十一来临,苏宁易购的线下门店一片热闹。店员们一路小跑,忙着给订单配货,外卖骑手则等待着门店“出货”。
这是今年“双十一”,各大3C品牌实体门店的场景。
在即时零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地门店+即时配送”的外卖模式,成为了今年数码3C行业“双十一”的新景象。
以苏宁易购为例,10月21日,苏宁易购和美团达成战略合作,让消费者“像点外卖一样买数码家电”。“双十一”期间,双方则进一步加强合作促销,通过“即买即送”的模式,为线下门店带来了新活力。
“往年‘双十一’期间我们门店都是淡季,但今年不一样,‘双十一’前4天销售额环比还增长了130%,主要是因为今年门店也加入到外卖平台的‘双十一’专享优惠。”北京朝阳常营地区的一家苏宁易购负责人表示。
美团数据显示,进入“双十一”周期以来,平台数码3C的“外卖”订单交易额同比去年增长13倍,其中,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3倍,电脑销量同比增长73倍。
今年的“双十一”,“数码外卖”兴起。(图源:美团App)
“数码外卖”兴起的背后,是即时零售生态内优质供给的持续扩大。除苏宁易购外,Apple 授权专营店、小米之家、联想来酷、小天才旗舰店等数码3C品牌门店,也在积极尝试“数码外卖”。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参加活动的数码3C门店数量同比去年增长2倍。
除数码商品外,美团还针对美妆个护、宠物、母婴等品质百货商品,在“双十一”期间推出了“美好狂欢节”。屈臣氏、猫掌柜、lijiababy等品牌门店纷纷参与进来,不仅能够借助即时配送网络实现“随买随送”,还通过美团发放的线下体验优惠券,将线上流量招揽到线下门店里。
在此带动之下,今年“双十一”期间,越来越多的线下实体商家积极转战新渠道,从而推动线上、线下的服务一体化。
二
双十一拐点已至
从某些维度看来,今年14岁的“双十一”,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中年危机。
2009年,基于飞速增长的互联网电商规模,第一届“双十一”应运而生。在那次活动上,全平台共计只有30余个厂商参与,大部分商品的折扣低至3~5折,甚至还有部分商品匹配了买一送一、买一赠三的策略。这样的优质低价营销活动,吸引海量的新用户持续涌入,使“双十一”很快成为年度最大全民购物节。
有流量,就有生意。随着“双十一”的消费潜力日渐得以释放,“双十一”成为不少品牌商家关乎全年业绩的关键一战。于是,商家们开始“疯狂”向平台砸钱,只为收获更显眼的广告位,进而换取更高的GMV与订单量。
尤其是2016年后,淘宝在直播带货上倾注大量资源,为“挤进”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品牌商家不得不向这些主播缴纳高额的坑位费,还要分给销售额20%-40%的抽成。
这种模式,确实给商家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但同时也留下了高退货、低转化、低复购等副作用。
据统计,去年“双十一”期间,淘宝退货率在20%以上、京东约为10%,直播电商甚至一度高达60%。对于商家而言,高退货率给商家带来了更多利润上的直接损伤。
另一个促进商家“觉醒”的重要因素是物流的不确定性。
受疫情管控影响,“双十一”期间,全国多个省份都有部分站点暂停派送。根据圆通快递提供的“全网暂停派送网点汇总”表格,截至11月1日,全国共有3228个末端网点因疫情管控暂停派送,涉及安徽、福建、广东等29个省份。
“‘双十一’最担心的是发货的确定性问题,用户下单后因为管控发不了货,最后只能退款,导致很多货品的滞留。”一位电商负责人表示,受物流不畅影响,现已积累了几千单无法发货,用户陆续退款。“订单量也比去年‘双十一’至少下降20%。”
行至第14年,“双十一”GMV增速逐渐放缓,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在改变策略。盲目追求订单数量增长的经营模式正在被商家们抛弃,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增长成为新的首要目标。
三
即时零售托起的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
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归根结底,是要向消费者看齐,通过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触达消费者,从而实现既能提供平价商品,又能创造利润空间。
为实现“高效购物”,连接线上流量和本地实体经济的即时零售模式,成为商家们的重要突破口。
相较于传统电商,即时零售特殊之处在于,将消费者线上下单与本地的线下门店以及配送组合起来,能够实现“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达”,从而既满足了消费者“即买即达”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流量争夺的陷进,精准匹配门店周边的消费者需求。
订单量是实体门店相关策略变化的最显著例证。美团披露的数据显示,“双十一”活动期间,平台上的数码品类在售商品数同比增长500%,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300%。服务覆盖全国2800个市区县旗,其中低线城市数码3C品类外卖订单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800%。
针对美妆品类,美团还上线店铺直播功能,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将线上流量转为线下销量,把线上消费留给了实体门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指出,即时零售不是单纯依靠线上的流量,而是通过对现有线下资源的整合,使得平台和线下零售商的合作形成一种“1+1>2”的能力。线下门店作为履约的终端和商品存储的终端,加上即时零售的赋能,价值得以再利用。
在即时零售模式下,实体店成为承接“节庆”消费的新载体。对此,有零售电商人士指出,即时零售平台的加入,拓展了“双十一”的外延,让线下实体商家能无缝嵌入原本专属于线上的全民购物节,在有效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同时,也为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量市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五环外(ID:wuhuanoutside),作者:李子薇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