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与新冠病毒共存”:半年过去了,新加坡怎么样了?

分享到:
20 时代周报 • 2022-12-08 20:00:05  来源:时代周报 E10549G2

作者|刘沐轩 来源|时代周报(ID:timeweekly)

在外界看来,新加坡如今每天仍有一千多的新增确诊病例,怎么看也说不能算是“正常”。

但对于现在的新加坡人而言,这就是常态。“我们从年初就不太在意了,因为都打了疫苗,”长期在新加坡工作的小鹏在和时代周报记者聊起疫情话题时,语气很轻松。

新加坡地处热带,总人口约为550万,其人口密度高达8000人/平方公里,是中国的50倍。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疫情防控,算是“地狱难度”。

但近三年以来,新加坡的整体防疫效果经常为人称道。

新加坡的重症率和病死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整体病死率仅为0.079%,其中,完成基本疫苗接种的人群病死率比平均水平还要低70%,仅为0.024%。在取消绝大多数防疫措施近半年后,新加坡近期的7日平均新增确诊人数几乎稳定在1000多人。

新加坡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统计 图源:统计网站Worldometers 

如今,新加坡超过90%的人都完成了基本的疫苗接种,随着病毒不断变异,许多人也主动选择接种第三、第四针加强针来保护自己。

“因为很多打过疫苗的人即使中了,症状也跟得普通流感一样,”生活在新加坡的菜菜表示,她在怀孕第5周时“中了”,当时她已经接种了三针疫苗。“我就吃了一片退烧药,几天后就啥事儿没有了。我还问了妇产医生,他说对孩子不会有影响。”

“佛系”开局,立竿见影

新加坡的抗疫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当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公布了首例新冠病例时,政府并未立即采取行动。作为一个经济高度依赖第三产业的国家,新加坡深知严格隔离措施的经济代价,起初还呼吁民众不要恐慌,并提出“身体健康者无需时刻佩戴口罩”。

小鹏认为,回顾近三年新加坡抗疫最值得优化的地方,就是早期对疫情的反应,“如果抗疫更及时,更重视一些就好了”。

新加坡街头的民众 图源:社交媒体 

小鹏以自己的经历,描述了当时的措施:由于当时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又担心医疗资源挤兑,新加坡规定轻症患者只能先在家隔离。

没有疫苗和口罩的防范,新冠病毒初期的传播力是可怕的。而新加坡有大量的租房者,在没有符合隔离条件的情况下,合租的人中有一人确诊,其他室友都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随着外籍员工宿舍的多起社区传播事件,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激增,很快便从个位数增加至数百例,医院接诊压力飙升,民众反对“佛系抗疫”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于是,新加坡从2020年4月7日开始实施“断路器”式防疫措施,即关闭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务的工作场所,只剩下集市、超市、餐饮和公共交通等基本服务,全国大中小学等所有教育机构转为居家学习,追踪并公布确诊病例的过往行程和风险场所。

以堪称严苛的执法和惩罚制度而闻名的新加坡进行了紧急立法,规定未遵守保持社交距离的违法者,将可能面临警告、罚款甚至拘留。

新加坡实行“断路器”防疫时的商场  图源:新加坡政府官网,Tan Yong Lin摄 

经过56天的抗疫,新加坡社区病例终于不再有新增。虽然总有反复,但仍然处在社会医疗资源能够控制的程度。

新加坡政府的防疫措施也从2020年6月中旬开始尝试着放松,允许人们出门探望直系亲属,在总体上严格控制人员聚集,将每日新增病例保持在两位数的低位,直到近一年后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的变异出现。

艰难转折,提出“共存”

在心惊胆战中度过2020年的新加坡人回头发现,虽然疫情控制得相当出色,但经济却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衰退,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负增长4.1%,居民失业率也上升至5%的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欧美国家疫情防控的混乱局面不仅导致了它们自身的经济衰退,也让依赖国际金融和贸易的新加坡无法独善其身。

为推动社会早日回归正轨,新加坡在2021年1月1日启动了新冠疫苗的免费接种计划,优先安排高风险人群和医护人员接种。同时,政府不断进口各类品牌的新冠疫苗,加速疫苗的普及。

“人们可以选择打美国的、德国的、中国的(疫苗),只要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疫苗,新加坡都承认。打之前医生会进行简单的身体状况评估,实在不合适的可以写信说明情况。”菜菜介绍道。

疫苗的迅速普及,也成为新加坡2021年首次尝试防疫策略转变的重要基础。

根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一项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的22轮跟踪调查,约90%的受访者对新加坡政府的防疫表现感到满意,对于疫情感到担忧的受访者比例也在一年内从近50%下降至30%。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政府于2021年6月底首次转变防疫思路,提出打造“适应新冠疫情的国家”,以恢复正常生活为目标,制定了四个阶段的放开计划。新加坡还承诺,在全国疫苗接种率达到80%时,正式进入与病毒“共存”的阶段。

但时机不巧,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打乱了新加坡的计划。

该变种的传染性高,毒性也不逊于原始新冠病毒,当时的初代新冠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的预防效果也打了折扣。新加坡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也随之飙升至1000以上,患者的激增使得新加坡医疗资源吃紧,ICU使用率逼近9成,影响到了其他更严重疾病患者的医疗救治。

抢购物资也是各国民众在疫情爆发期间的常态。 图源:新加坡政府官网,Yoricko Liu摄 

因此,即便新加坡在2021年8月底就达到了80%的疫苗接种率,政府也不敢继续按计划采取与新冠“共存”的策略。

伴随着新加坡民众对于德尔塔毒株的担忧,新加坡重新收紧了防疫措施。严格的社交隔离措施仍然有效,新增病例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新加坡政府也知道,再这样下去,上半年刚有些起色的经济会撑不住的。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新加坡的国情决定了该国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且代价很高。

2021年10月9日,李显龙官宣新加坡不再“清零”。

疫苗铺路,回归常态

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彻底“躺平”。

政府仍然用了半年的时间才让新加坡人的生活基本回归疫情前的样子。防疫措施的调整也让新加坡经济在2021年如愿复苏,GDP同比增长7.61%,失业率也平稳下降到3%以下。

2022年3月24日上午,李显龙发表题为“迈入新阶段”的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新加坡的抗疫之路进入到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考虑了所有因素后,我们相信现在已准备好朝着与新冠共存的方向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小鹏对此感触颇深。“新加坡先是一点点放宽了社交限制、堂食限制、允许酒吧营业,然后是取消口罩要求、取消健康码,最后到完全接种疫苗的旅客入境无需隔离与核酸检测,整个过渡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他表示,从全面解封酒吧等娱乐场所开始算,新加坡的所有场所现在可以算是“解封”了8个月。

在他看来,新加坡防疫策略调整的底气,在于疫苗的普及,以及民众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转变。

新加坡在今年3月取消室外强制口罩要求时,完全接种两针疫苗的接种率已经超过92%,接种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率也达到了71%。

其中,疫苗接种优先惠及高风险人群,60-69岁人群的完全接种率为96%,7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率达到95%。这极大地避免了他们因年龄和基础病等因素引起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

1

自愿接种疫苗的人们会被宣传报道。 图源:新加坡政府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新加坡政府没有采取一定的策略,疫苗的普及可能不会如此高效。

根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的跟踪调查,2021年3月时,仅有67%的受访者愿意接种新冠疫苗,近一半的受访者曾怀疑过新冠疫苗的风险性。

为应对这种局面,新加坡优先保障了高风险人群和医护人员的疫苗接种。政府在向社会面普及疫苗时还规定:未接种疫苗的人将被限制前往特定场所,相当于无法复工、堂食、进商场等,因此,疫苗普及率被提高到了80%。

后来新加坡政府又规定,一旦未接种疫苗的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医药费需要自己负担。这一规定又进一步提高了疫苗接种率。

当今年2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多地肆虐期间,新加坡的每日确诊病例数达到疫情以来最高水平的2万例,但大多数新加坡人并未恐慌。他们亲眼见证了重症率和病死率出现明显下降,新加坡政府也借机鼓励民众继续接种疫苗,形成良性循环。

恐慌消解,需要时间

菜菜一直很支持疫苗,但她对疫情的认知在这三年里发生了转变。

尽管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普及病毒的最新科学研究和疫苗的作用,但她起初还是有些紧张,好在身边朋友自愈的消息让她逐渐安心下来。

菜菜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她身边有些朋友在感染后出现发烧、暂时失去味觉,或者感觉浑身无力的情况,不过三天之后这些症状基本就会消失,一周之后就完全没事了。

“我妈妈来新加坡的时候也感染了,不过她更厉害,4天就转阴了。”菜菜回忆道,当时她的母亲有些咳嗽和喉咙痛,吃了点社区医院开的退烧药和维生素。母亲痊愈后,菜菜也曾担心她得病后会对肺部有损伤,还带着母亲去医院拍了片,结果一切安好。

因此,到了菜菜“中招”时,即便她已经怀有身孕,也不再那么害怕病毒。“毕竟疫苗就是让免疫系统提前熟悉病毒,所以打疫苗后是什么症状,中的时候基本就是什么症状。”

得益于疫苗能够大幅降低重症率,新加坡的大多数确诊患者都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

据菜菜描述,当地人平常身体不适,一般会优先求助于身边的社区诊所。如果有人“中招”,就吃下退烧药并回家自我隔离5-7天,等抗原转阴就可以出门了。如果家里没有合适的隔离地方,还可以联系政府帮忙安排隔离酒店。

1

△抗原自测试剂的准确度不如核酸检测,但胜在快速、方便。 图源:新加坡政府官网 

事实上,即便是今天,新加坡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仍与疫情前有所不同。经历了近3年的抗疫,新加坡人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情况。移动支付在此期间迅速普及,短视频也成为了新加坡人的重要娱乐媒介。

“有时在室外散步会感到闷热,我甚至不会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在40摄氏度的天气里戴着口罩,”对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本科生小余来说,戴口罩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希望有一天,新冠疫情大流行能结束”。

(采访对象小鹏、菜菜和小余均为化名)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刘沐轩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51 q2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时代周报
财经自媒体
186572
关注
654
文章
4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