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季度报里,永辉的困顿与转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秋林 来源|氢消费(ID:HQingXiaoFei)
深受传统商超和新兴生鲜电商的双重夹击,永辉又熬过一年艰难的日子。
日前,永辉超市公布了2022年财报数据及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 900.91 亿元,与去年同比减少 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27.63 亿元。
财报显示,鉴于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综合考虑行业现状、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2022年度,永辉拟不另分配现金股利,亦不实施包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在内的其他形式的分配。
连续两年业绩过冬,永辉“坐不住了”,在消费复苏的当下,对业务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整,终于有所成效。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02亿元,环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24.07%;归母净利润7.04亿元,同比增长40.24%。
缓过神来的永辉,能否继续保住市场头部份额呢?
一
连续两年业绩过冬,将前四年利润全部亏完
经计算,永辉超市在2021年亏损39.44亿元,在2022年亏损27.63亿元,两年亏损已经累计达67亿元。这相当于永辉超市2017年至2020年累计四年66.55亿元的利润总和。
对于2022年出现的亏损,永辉超市在年报中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收入下滑,毛利率偏低使得整体经营尚处于亏损中,另外也提到了处置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损失、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准备闭店门店相关资产提取减值等因素。
除了业绩亏损,永辉超市的负债率也有所提高。截至2022年底,永辉的负债率达到了87.68%,较2021年底的84.47%上升了3.21个百分点。
不过,在2022年财报数据及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永辉的股价有所抬升,4月28日当日收盘时,每股3.42元,总市值达到了310.37亿元。但从更长的时间纬度里去看,在资本市场中永辉的表现也严重被下行的业绩拖垮。
以2022年年底往回看,过去两年的时间,永辉曾在2020年4月创下11.03元/股的高点,总市值突破千亿大关。但在2022年10月,永辉的股价来到了2.85元/股的低点,总市值一度低至258亿元,总市值蒸发超70%。
在经营层面,疫情三年也并不是永辉选择快速扩张的好时机,实体零售商超普遍业绩下行。2018至2021年,永辉超市的毛利率分别为22.15%、21.56%、21.37%、18.71%,毛利率持续下滑。
2018年,永辉的门店还在850家左右。接下来几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超市100强显示,永辉超市的门店数量在2019年达到了1440家的顶峰。
扩张最疯狂的时候,永辉一年就开了573家mini超市和46家超级物种店。但这两种业态在近几年也都接连关闭多家门店。
2022年,永辉新开Bravo门店36家,新签约门店10家,但关闭Bravo业态门店达60家。2022年本就是零售环境更为艰难的一年,高关店数或许与淘汰部分尾部门店有关,而开店数虽然不高,但也是国内仍保持开店势头的零售企业。
二
曾受多面夹击,永辉的困顿不减
永辉超市,最初成在恰逢时宜的创新,如今增长乏力,败在不合时宜的创新。
世纪之初,永辉的创始人张轩松正是看到传统大商超在生鲜板块的欠缺和传统农贸市场在档次和规格方面的不足,创建了永辉的“农改超”模式。永辉超市的模式一经推出,不仅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连政府在当时也加以扶持。
天眼查显示,永辉超市共获得过7轮融资,投资方包含汇丰银行、融易创投、京东集团、腾讯投资等在内的数家明星投资机构。2010年12月中旬,永辉超市成功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早期的永辉超市,不仅生鲜,售卖的全品类都主打性价比的优势。永辉甚至用生鲜赔本来招揽顾客,通过“少量+高频+低毛利”的生鲜带动“大量+低频+高毛利”的其他商品的消费。
为了去中间商,永辉通过对原产地企业入股+合资的方式,把差价抽成抹掉了约45%,又砸钱建物流中心,在运输上降低成本。永辉在2021年的营收达到了989亿元,超过了大润发和华润万家,仅次于沃尔玛中国。
但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以阿里的盒马鲜生为代表,各路互联网生鲜开始快速扩张,永辉的业务规模就轮番受到了冲击。
有着互联网资本支持的生鲜电商们,在营销拓店、引流提成和订单补贴上疯狂烧钱,就让永辉“吃不消”。这其中,每日优鲜最狠的时候,一年就烧掉8个亿,长期霸占电梯广告和各大APP的开屏页,对用户的补贴力度最多的时候达到了满99元减80元。
但每日优鲜们还只是小玩家,真正的优等生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为了维持高速增长,一年共烧掉了886.8亿。
对手的加入,让永辉的步伐有些不稳。
先是猛开主打“零售+餐饮+线上”的体验式消费的高级餐饮“超级物种”店,但由于店铺租金高,消费者体验感差,一直亏损,最终永辉几乎关闭了全国所有超级物种店。
其次,在仓储模式和配送方面,永辉不断地试水“到家”业务,相继推出永辉买菜APP和永辉mini,定位“小业态社区生鲜店”,通过前置仓模式辐射3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最快30分钟送达。
但永辉和互联网玩家们不同,新业务压根没有烧钱基础,往往还没开始烧钱就因经营不善而关门大吉了。
另外,学着外资沃尔玛和costco的仓储会员店做仓储店的业务,也让永辉亏钱不少。
在永辉仓储店,永辉对消费者零门槛开放,哪怕只买一件商品也是比超市便宜的批发价。毛利率低于10%,比外商的仓储店还要低4%,在这样的逻辑运行下,有门槛、高粘性的会员店模式,硬生生被永辉打成了和生鲜电商抢人的价格战,被业内誉为是“撅着屁股捡钢镚”。
直到2020年,在所有的业务转型中,永辉只有到家业务是除传统超市外唯一一个赚钱的新业务,2020年实现了59.1亿元销售额。
这两年,受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居民消费习惯变化以及消费能力受限等多方面的影响,永辉虽然也在不断调整,但收效甚微。
尤其当盒马鲜生走到上市门前,对于永辉的压力不可谓不小。但好在今年第一季度,永辉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
三
触底后再反弹,能否持续下去?
数据显示,2021年,永辉超市的研发投入为4.28亿元,2022年,永辉超市数字化战略的科技投入约7亿元,两年以来,永辉在科研上的投入明显提高。
在这背后,永辉希望能打造更好的供应链,以数据驱动商品和供应商决策,提升数字化治理的能力,建立更透明、更科学的供应链合作模式。
根据永辉最新一季度报显示,消费复苏的大形势下,永辉超市似乎已经走出亏损的“寒冬”。
2023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达238.02亿元,环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24.07%;归母净利润达7.04亿元,同比增长40.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6.18亿元。
截至2023年3月底,永辉超市的线上业务营收40.2亿元,占比16.90%,日均46.9万单,客单价提升6%。自营App业务“永辉生活”注册会员数已突破1.05亿。
在业绩回暖的背后,永辉放出的第一个大招,是“仓店合一”。
截至2023年4月,永辉全国上线电商仓合计966个,其中线上全仓156个(覆盖22个城市)、高标半仓161个(覆盖44个城市)、卫星仓22个(覆盖重庆、福州、北京)、店仓627个(覆盖150个城市)。
“仓店合一”模式下,门店与其配备的到家仓得以融合利用,使得消费者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履约效率和服务体验得到了优化。
在物流体系完善方面,永辉目前已拥有常温物流、定温物流以及食品安全实验室“三位一体”的物流保障体系,打造了源头直采、工厂直发、定制包装等供应链端到端服务。
截至2022年底,永辉共有32个物流中心、1个产地仓,配送范围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物流总运作面积85万平方。2022年,永辉全国物流作业总额达557.3亿元。
与此同时,永辉自研的YHDOS系统已成为全渠道发展战略、数字化能力建设的基石,2022年年内已完成全国永辉超市的门店覆盖。在数字化管理方面,永辉成效显著,目前已经通过数字化手段,分别在坪效、人效、品效方面提升30%的效率,部分标杆门店人效提升30%-50%。
在永辉的业绩逐渐复苏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5月6日,有消息称,永辉超市原CEO李国已加入盒马,目前担任CEO助理一职。盒马CEO侯毅对此也表示欢迎,并认为李国过去20多年的零售从业经验,对盒马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李国的离职是永辉超市近年比较大的一次核心变动,但并非是首例内部高层辞任。据时代周报报道,自2021年以来,永辉超市管理层持续有人出走,从原董秘张经仪,到原副总裁金斌、原副总裁李静、原副总裁严海芸等高层均先后选择离任,另谋他就。
一面激流勇进,一面又存在人才流失,当下,在业务模式上求稳,在供应链和降本增效层面进行开拓,坚持和切实做到高质量开店,或许是永辉继续破局的最佳选择。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氢消费(ID:HQingXiaoFei),作者:秋林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