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7位投资人谈并购:除了MAIA ACTIVE,哪些生意还值得收?

分享到:
20 沥金 • 2023-10-17 17:13:40  来源:沥金 E3671G0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沥金 来源|沥金(ID:Finding_Gold)

今天被安踏收购MAIA ACTIVE的消息刷屏了。

首先恭喜Lisa和Mia两位创始人,其次恭喜老股东动域、达泰、红杉、CMC等,至少A轮及以前的早期投资人都完成退出了。

由于是分别收购,部分交易还没完成,交易价格也没有披露,行业都在猜测是按照PS还是PE收购。但更重要的是,这起并购案重新点燃了消费从业者们心中的火焰。

安踏收购MAIA ACTIVE业务的公告

消费红绿灯实施以来,赴港赴美上市、寻求并购成为消费投资为数不多的退出路径。今年至今(10月16日),我国消费行业一共发生51起并购事件,其中21起在大食品饮料行业。

安踏收购MAIA ACTIVE的核心在于,安踏矩阵下并没有女性品牌,因此品牌价值高于一切。这意味着,极垂、极细分、有利润,3-5亿规模的消费品牌或将成为产业方热捧的标的。

然而千里马注定比伯乐多,在中国市场像安踏这类懂并购、又能洞察消费新场景、新趋势、数字化程度也较高的产业方并不多,因此中国的消费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那中国消费产业的收并购有哪些特点?哪些品类、品牌会更有机会?供应链和品牌哪个更受产业方青睐?优秀的并购标的都有哪些特点?

为回答上述问题,沥金特邀7位从事消费投融资的资深专家,他们包括机构合伙人、资深投资人、专注消费并购的FA,都曾亲身操盘、撮合过并购案件,一起拆解当下的消费并购机遇。

国产品牌的并购时代来了吗?一起来看看!

2023年消费行业51起收购交易一览表

MAIA ACTIVE并购案对行业有极强的信心提振,它让还在消费行业苦苦挣扎的产业方、创业者、从业者都有更强的信心。这次交易本身可能成为新常态下产业并购模版与标杆,其中交易价格、交易时间、估值逻辑等等都会为后来者提供依据与参考。

并购资金的流向解答了并购的意义。中国由于缺乏大量低息资本,商业世界的横向并购有别于国外,资金来源十分不集中,也会哺育出中国特色的并购交易。

中国品牌的并购相比美国整体少很多,原因是大部分品牌还处于第一发展阶段:即通过自身的业务扩张实现发展壮大。运动服饰品牌在并购领域还是相对领先,特别是安踏一系列对海外品牌的收购,正是所谓的Buy&Grow。之后有可能出现并购的行业将是乳制品,比如品类和产业链的覆盖。

产业并购的更大机会将在已经形成巨头化效应的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比如家清行业的立白、蓝月亮,或者饮料行业的可口可乐这类跨国公司。对于这类企业来说,收购是它们扩充品类和人群的机会。

并购标的选择不单纯评判的是品牌本身的好坏或者局限于规模大小,并购方的选择也较为多元。

有些并购方会考虑集团自身缺少哪些品类或人群的布局,从而并购标的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弥补;有些则看重集团自身用户的生命周期延展,选择重叠度高的标的。

并购的过程也会视双方的目标、信任度、规模阶段等因素,实操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差异。除了一次性并购之外,也会存在先少数股权投资再整体并购,甚至出现共同设立合资企业的情况。

穆棉资本作为财务顾问正在处理一些潜在的并购交易,同时内向基金在投资方向也会在某些类型的项目上以并购退出作为前提去考虑,例如分拆上市公司业务、考虑产业集团的潜在并购需求等。

就收并购而言,欧洲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消费基金进行多品牌矩阵的收购,品牌收购是和股权投资一样高频的交易方式。但中国的风险投资如今正进入债转股时代,以政府指向性招商引资以及产业扶植为主要目的,所以我判断在此行业背景下目前除了产业方几乎不会有基金收购品牌的退出路径。

国内的收购市场是分阶段退出,一般会分2-4批打款,每批对应的交割条件之繁琐,对创始人并不友好。虽然产业会给创始人每年业绩对赌对应的现金奖金,但签完收购协议只是创始人又一轮打工的开始。许多创始人并没能拿到手太多钱,反而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因此在国内做并购交易非常艰难,希望广大消费创业者还是老老实实以上市为奋斗目标,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不然就单纯做一个家族生意也挺好。

消费领域中,时尚行业(美妆、个护、运动、服装)是最容易出现收并购的,因为时尚行业普遍有周期。老品牌会陷入焦虑,新品牌又层出不穷,老品牌就是要通过不断收购来保持自己的体量和受众更迭。但调味品、食品领域就没有这个烦恼,时间越久反而越值钱,不用为新品牌出现而焦虑。

消费医疗也有并购机会,目前还集中在有原料稀缺度的保健品以及医美上游原材料上。时尚类企业是为新人群的品牌价值买单,而消费医疗则是为原料专利的唯一性或稀缺性买单。这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华东医药在2018年以约合1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了英国医美企业Sinclair。2021年4月,伊妍仕发布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告,华东医药在第二天股票直接涨停,总市值接近800亿元。

中国消费产业的收并购正处于早期阶段,且有以下三点明显特征。

一、产业方虽然对于并购持积极态度,但由于资本运作经验较少,很多投资团队近一两年刚组建,实控人在一线负责投资的极少,因此并购交易并没有十分活跃。

二、产业方由于没法做定增收购,且投资项目还要和主业强相关,资金池十分有限,真正出价只有8-10倍PE,和市场上融过资的企业估值出现倒挂。除非企业现金流濒临断裂,否则很难接受产业方的收购价格。

三、产业方普遍和政府有一定关系,无论工厂还是用地成本都极为便宜,收购更多还是在买品牌和渠道。

就产业方来看,200亿以上公司普遍没有市值管理诉求,有诉求的普遍为3、50亿规模,且账上有5个亿现金的企业,而这样的并购方数量就极为有限。

以食品行业为例,肉制品加工企业普遍在看预制菜,往下游看收购标的;乳企则更加灵活,原材料延伸的全产业链都看,比如冰激凌、奶茶、奶盖;良品铺子、来伊份这类渠道型品牌则主要看零食店和折扣店。

产业方并购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自身业务规划和能力做补充;另一种就为纯收入、利润做市值管理。比较有机会的并购类目是食品、护肤(尤其功效护肤)、香氛香水、运动品牌这些后端有大买家的赛道。餐饮也是优秀的并购标的,因为现金流较好。

*本文仅代表被访专家观点,不代表沥金平台看法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沥金(ID:Finding_Gold),作者:沥金 

本文来源沥金,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8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沥金
自媒体
66114
关注
98
文章
2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