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被带偏的中国云计算,重归正途

分享到:
20 智能相对论 • 2023-12-16 18:29:08  来源:智能相对论 E4794G3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叶远风 来源|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市场未来应当如何选择云计算厂商?

阿里云战略聚焦公共云,对整个云计算市场而言都是一场自我审视。

从市场背景、行业发展、中外对比等多个方面,业界舆论给出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分析,已经对阿里云为什么要聚焦公共云有了结论,这里不再赘述。

但是,在这背后,对过去多年的云计算发展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也许还需要一场追根溯源的探讨。

尤其是,在“服务商”的变局下,对那些想要上云、深度用云的政企组织“客户”们来说,未来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云计算厂商才最稳妥、最能帮助自己实现数智化转型?

这一切,可能要从云计算大发展的契机说起。

1

对“To B”的刻意追求,

让云计算偏离了航向

毫无疑问,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并不因为“To B”浪潮而起,但却因为“To B”而加速。

在马化腾深夜提问知乎关于To B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后,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意识到所谓“To B”的大蛋糕。

彼时,中国互联网在To C方面高歌猛进,而一些“有识之士”对比发现,西方尤其是美国的“To B”有着同样庞大的市场——在服务个人之外,服务企业等组织的生意也是大头。

于是,资本大力投入,腾讯等大厂高歌猛进,其组织体制都对应发生了改变。

云计算,当仁不让成为“To B”的急先锋,成为消费互联网之外,产业互联网新概念下的宠儿,除了腾讯单独围绕腾讯云弄了个CSIG,其他厂商也纷纷提高云计算在企业内的地位。

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云计算一上来就试图提供更个性化的“大方案”,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客户去攻克。厂商们在企业、政府客户面前厮杀,各种无法言说的商战密辛轮番上演,都要做大单,都要服务好“B端客户”,追求规模增长,试图快速做大To B市场的蛋糕。

再加上特殊的市场需求,即当下很多“客户”不论大小对数据在物理上专属、“控制域”有着特别的痴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私有云”的广泛兴起也就顺理成章,厂商们纷纷将之作为战略重心,言必谈又做了那些大客户,政务云等等又搞定了哪些标杆客户、获得了多少的增长。

但是,回过头来看,这种因为别人To B市场规模庞大而刻意追随的做法,反而背离了为什么别人To B企业级市场能做好的原因。

拉长时间线来看,所谓中美To B市场的规模之争并不存在,在本质上,欧美To B市场的繁荣,基于的是长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之后的标准化服务能力与品质,或者说,正是基于标准化服务能力,才诞生欧美繁荣的To B市场。

刻意追求“To B”,乃至逐步将私有云作为重心,不能说不正确、不合理,但起码并不符合当初要追赶庞大新市场的期望,这是把结果当成了原因。

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好了,To B市场的繁荣是自然而然的事。具象到云计算而言,就是要做好公共云能力,基于统一计算资源池、实现弹性和多租服务,而非一家家去搭设一个单独的“云服务器”,那不是云计算的最终理想。

AWS无非也是做成了一个统一的计算资源池,实现对内、对外的计算资源标准化服务与复用,推进降本增效,让“学生在宿舍里就能使用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一样的基础设施”(贝索斯言)。这就是长期建设的标准化服务的魅力,没有什么大小客户之分,只有服务能力之分。

数据上看,这种标准化服务能力带来极强的延展能力,亚马逊AWS在全球32个地理区域内运营着102个可用区,115个直接链接站点,服务覆盖245个国家和区域,合作伙伴超过12万家。

微软Azure凭借多年积累的商业应用场景,与超过30万家生态伙伴,为全球60个区域的客户提供服务。

也正是这些数据,让阿里云决定、让业界也认为云计算要重新回到公共云的道路上。

实际上,云计算应当就是公共云,公共云才是云计算。为企业或组织做“云服务器”的私有云,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是一种能力更深入的IT服务,只是冠上了云计算的帽子罢了。

2

市场未来

应当如何选择云计算厂商?

对那些没有政策或者监管需求的政企组织而言,只需要清楚一个现实:

欧美市场经过市场磨合最终选择了公共云模式,以普遍的实践结果证明了,公共云模式会是政企组织们普遍的、更好的选择。那些能够在公共云“统一计算资源池、实现弹性和多租服务”内涵上大力投入的云计算厂商,更值得信赖。

毕竟,有共同的原因,才能确保共同的结果,别人试过了才是最靠谱的。

过分高举“To B”旗帜、过分追求私有云建设的厂商们,是否能做好符合广大客户需求的公共云,让更广大的客户真正实现如同“学生在宿舍里就能使用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一样的基础设施”的云计算体验,现在看来是存在疑问的。

尤其是,在市面上,很多搭乘云计算东风的厂商,过去长期致力于服务政企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生来就符合那种刻意追求“To B”做私有云的气质(符合中国市场规则的销售打单、方案构建、整合能力建设等),在私有云基因上十分契合——就是善于为某个企业打造单独的解决方案,也能得到客户的认可,这样的厂商对私有云风潮更是大力推崇。

以全球公共云发展规则为背景来看,它们是否能建立好标准化服务能力,可能还需要观察。

从这个视角来看,阿里云选择公共云,不只是一种被动选择,也有某种发挥自身优势的原因在。

在所谓“To B”风潮起来之前,阿里云本质上就是以“公共云”为主,当下所谓的战略“聚焦”,更应该说是在裹挟了几年之后,“重新聚焦”。

阿里云自研有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这就是一个不区分客户大小规模、性质的云计算资源共享利用的架构,延续的是“让计算成为一种公共服务”的最初愿景,推动标准化服务能力的广泛渗透。

实际上,阿里云在发展上也一直朝着公共云在进发,作为唯一在全球自建大量数据中心的中国云计算公司,在29个地区建设署了88个数据中心、超过一百万台服务器,为全球超过400万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其中包括超三分之一的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超过22万家中国出海企业。

在标准化服务能力的建设上,Gartner在2021年对全球主要云厂商的能力评分显示,阿里云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的单项得分均为全球第一,且与2020年相比,阿里云产品能力得分项从168项提升至203项(共270项),补齐35项产品能力。

当大模型浪潮兴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屏蔽芯片差异等需求,云计算的标准化服务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市场将更加需要选择能在这方面有深入建树的企业,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自建算力资源池。

当然,这些不意味着那些有客观“私有云”要求的组织就不能选择公共云能力强的厂商。

如同阿里云表态公共云能力将沉淀到私有云上一样,能够在公共云上做好,就一定能做好私有云,毕竟企业内部的“用户”享受的也是基于企业资源池租赁的标准化服务,私有云更应该用“内部公有云”去定义才能真正服务好组织内部各业务线、各用户。

回看AWS的发展,亚马逊自己就是最大的“私有云”用户,而阿里自己在一开始也是阿里云最大的“私有云”客户,只不过后来统一转到了公共云上罢了。

3

最后的公共云安全性问题:

你愿不愿意“坐飞机”?

私有云的安全性优于公共云,是很多选择组织选择所谓“私有云”的关键理由,也是公共云发展最后的问题。

一个现实是,公共云的安全性只有“安全后果”的严重性,却并没有“安全能力”的逊色。

在较少的成本与效率面前,私有云能够提供的安全保障不能说不够多,但相较于公有云肯定是远远不如的。

而公共云模式在安全上会进行必然的大量投入,要不然,美国政府也不敢先行先试、关闭政府自建数据中心,要求CIA、DoD(国防部)、NSA(国土安全部)、NASA等国家关键的部门选择与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商业云计算公司合作解决可用性问题。

这种安全性上的区别,类似于飞机与私家车,飞机严苛的安全要求保证了乘客的安全,私家车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远远大于要乘坐的飞机出事。只不过,飞机一旦出事则后果严重。

不因为这种极低概率的事件选择拒绝飞机,也就不应该拒绝做好了充分“安全保障”的公共云。

当然,在这背后,公共云的稳定性也一直是业界担忧所在,一些问题的出现始终让市场有所顾忌,就最近而言,阿里云双11后的那次大事故也成为萦绕在公共云战略上的阴影。

飞机不是只要“不坠机”即可,让乘客平稳、不折腾到达目的地也是重要要求,这可能是阿里云下一步做公共云要重点考虑的。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能相对论(ID:aixdlun),作者:叶远风

本文来源智能相对论,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13 q3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云计算 中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智能相对论
科技新媒体
82437
关注
237
文章
1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