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中国创新药为什么没有出现“DeepSeek时刻”?

分享到:
20 医曜 • 2025-02-12 18:23:34  来源:医曜 E1306G0

1

图源:摄图网

作者|林药师 来源|医曜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DeepSeek,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AI”概念股迅速上涨,成为现象级产品。我们认为,开源模型DeepSeek的率先冲线,标志着“机器智能寒武纪时刻”的启动,产业即将因此进入应用创新大爆发周期。

在资本市场为DeepSeek取得的成功欢呼雀跃的时候,却鲜有投资者注意到站在舞台角落的中国创新药产业。以创新维度考量,中国创新药过去几年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显著攀升,亦出现了多款惊艳世界的产品,但市场给予的反馈却难以让投资者满意。

中国创新药为什么没有出现“DeepSeek时刻”?这是很多专注创新药产业投资者心中的疑问,也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课题。

01

核心意义:重构产业范式

DeepSeek出现之前,AI技术几乎完全由欧美定义。

这是一个由OpenAI主导,ChatGPT引领的“算力范式”。在这个“算力范式”中,巨参数、大数据、强算力是最核心的三大竞争要素,进而引发的就是全球巨头企业的“算力争夺战”。无数追赶者跟随ChatGPT脚步,不断囤积GPU,英伟达正受益于此而成为全球股王。

基于“算力范式”,美国得以通过芯片管控,不断抬升AI技术的门槛,从而意图构建起新的竞争壁垒。但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算力为王”的固有范式,依靠架构算法、训练方式、工程优化等系统性创新,以极低的算力参数实现了比肩ChatGPT的成果。

所以,市场为DeepSeek欢呼的点到底是什么?并非产品本身,而是整个产业范式的切换:自DeepSeek诞生之日起,旧有范式就已经被打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正是DeepSeek对于整个AI产业最形象的描绘。

在医药产业中,其实也发生着如DeepSeek一样的产业剧变。

一直以来,以K药为代表的PD-1药物都是抗癌基石药物,凭借超强的广谱性,K药以295亿美元蝉联了2024年药王的宝座。就当所有人都认为PD-1将是抗癌的标准答案时,来自中国的依沃西单抗却用头对头胜利证明,PD-1并不是“标准范式”,除了思考基于PD-1药物的联用疗法,药企仍应进行更多的探索。

同样都是打破“标准范式”,但中国创新药并没有出现“DeepSeek时刻”。

02

底层原因:理想与现实

没有出现“DeepSeek时刻”,并非依沃西单抗创新含金量不同,而是AI产业与医药产业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维度。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早在1956年就被提出,但直至2022年ChatGPT推出,才真正进入实质落地阶段。也就是说,AI技术正处于建立“标准范式”的萌发阶段。与ChatGPT相比,DeepSeek迟到了约2年时间,从这也能看出中美AI技术的差距在3年左右,中国是有能力参与到行业范式制定中的。

几款中国创新药虽然打破了K药所建立的抗癌“标准范式”,但中国创新药整体却与美国存在巨大的代际差。除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传奇生物的Carvykti、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亚盛医药的奥雷巴替尼等少数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外,绝大多数的中国创新药依然只能算是跟随模仿。从整体看,中国创新药可能落后于美国创新药10年以上。

此外,不同于AI技术仍处于“幻想”阶段,创新药已经到了“落地”阶段。无论多么优秀的创新药,其最终也需要通过营收去进行转化,然而受限于支付瓶颈,国内创新药市场并未成熟,纵观全球也只有美国的高药价能够支撑起庞大的创新药市场。

因此,即使有个别能够颠覆“标准范式”的优秀者存在,但中国创新药却依然必须存活于FDA所构建的创新药体系下,因为只有进入美国市场才能获得足够的回报。

一个无法规避的现实是,中国创新药的价值在国内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传奇生物Carvykti已经在美国上市多年,但直至2024年8月才得以获批;依沃西单抗赢下头对头后,买下依沃西单抗美国权益的Summit 的股价却暴涨5倍。

中国创新药企业都是有理想的,而且也成功将这份理想转化为一众优秀的产品,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存在鸿沟的。无论多么优秀的创新药产品,最终都将以进入美国商业化为最终目标,这就导致研发阶段的价值被极大幅度地弱化。

03

中国创新药需要的不是“DeepSeek时刻”

中国创新药没有出现“DeepSeek时刻”并不是我们研发能力不足,而是整个产业全局发展阶段的落后,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FDA已经建立起全球创新药商业化体系后,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参与到“行业范式”制定中。

尽管我们创新药在全球产业中的被动地位是很难短时间改变的,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发展机会。聚焦当下,中国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在逐渐被跨国药企(MNC)所认可。据DealForma数据,2020年时MNC涉及中国药企、预付款超5000万美元的交易占比不足5%,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据增长至30%。

也就是说,中国正在迅速成为全球创新药的“孵化摇篮”。固然我们很难在美国获得商业化红利,但通过超强的科研能力,我们却能够借助于BD方式实现间接盈利,这也是为何过去几年授出大额BD的药企都获得不错估值的原因。以康方生物、传奇生物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XO企业,都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当下发展的核心脉络。

另一方面,国内创新药天花板虽然不高,但积极释放空间的信号却很明确。无论是医药反腐,还是仿制药集采,其本质都是压缩仿制药的盈利空间,让利于更先进的创新药疗法。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演进,国内创新药市场的空间有望在未来持续提升,成为助推中国创新药成长的长期主线。

历史不会重演第二次,相比“DeepSeek时刻”,中国创新药更需要聚焦创新的精益求精。短期看,依靠出色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创新药在MNC心中的地位,从而获得更有利的BD价格;长期看,国内创新药空间的释放将助推优秀创新药企业二次爆发,逐渐形成兼具国内与海外竞争力的全球巨头。

还记得在去年我们提过的“”吗?我们始终认为中国创新药的崛起将是必然趋势,但这同时也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专注研发,深修内功,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医曜,作者:林药师 

本文来源医曜,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1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医曜
医药自媒体
129693
关注
168
文章
1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