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重塑mRNA的预期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黄希文 来源|医曜
每当提到mRNA,我们心中总是五味杂陈。
2023年9月,我们曾在《mRNA疗法,21世纪以来最大的医药投资陷阱?》一文中,警示了当时mRNA疗法的巨大泡沫。虽然一个月后,mRNA新冠疫苗的发明者斩获诺贝尔奖,但依然无法阻止资本泡沫的破裂。
斯微生物、艾博生物和丽凡达生物并称为“中国mRNA三巨头”。斯微生物于2024年9月进入破产程序;艾博生物与沃森生物合作的疫苗管线也在2024年6月被放弃;收购了丽凡达生物的艾美疫苗也在2023年财报中对其进行了大额计提。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即使很多人当时对我们的观点提出质疑,但历史的走向最终给出了答案。
当然,我们认为mRNA资本泡沫过大,是建立在当时极高的市场预期之下,对于mRNA这项技术的价值我们是充分肯定。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回归理性,我们依然看好mRNA技术的未来发展,甚至这项技术正在迎来第二次崛起的曙光。
01
热潮的熄灭
自新冠疫情“乙类乙管”之后,mRNA似乎一夜之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再一次生动地诠释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幸好,还没塌楼,只是暂时的沉寂罢了。
新冠疫情期间,mRNA新冠疫苗以横空出世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迅速点燃全球热潮。从研发速度上看,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辉瑞与BioNTech联合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Comirnaty,从启动研发到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远远超过传统疫苗研发平均需要8~10年的周期。
其中固然有紧急情况下一路绿灯的影响,但“快”本来就是mRNA疫苗的一大特点。在创新药研发“反摩尔定律”下,mRNA技术快的优势无疑价值连城。
在商业层面,mRNA新冠疫苗更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2021年和2022年,Comirnaty蝉联全球畅销药物榜首,分别创造营收403亿美元和378亿美元;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Spikevax也连续保持在全球畅销药物前五之列。这两款疫苗在两年内累计创收1142亿美元,这样的商业成绩在医药行业历史上绝无仅有。
然而,潮涨得有多高,退得就有多快。
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的背景下,BioNTech的2023年总营收同比下降84.1%,仅有38.19亿欧元,2024年再度下降28%至27.52亿欧元;Moderna 2023年总营收的降幅也达到了64.45%,收入降至68.48亿美元,2024年更是降至32亿美元,还出现36亿美元净亏损,股价随之暴跌。
这是全球两大mRNA新冠疫苗赢家遭遇的情况,那些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Biotech更是只能用“凄惨”形容。在资本疯狂涌动之时,中国大地上先后投身mRNA技术开发的Biotech超过25家,其中很多都已经“楼塌了”。
斯微生物自宣布引入mRNA技术研制新冠疫苗之后便迎来了高光时刻,不仅获得十几亿元融资,员工规模更是扩张至400—500人,甚至为无经验“裸博士”开出百万年薪。同时,还建设了总年产能达4亿-5亿剂的天慈工厂和奉贤工厂。
但好景不长,斯微生物融资即将耗尽之时,却未能等来mRNA疫苗在中国上市。7月底天慈工厂停止运行,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只能被迫转型开展CDMO业务。这一年,斯微生物作为被告涉及33个司法案件,案由涵盖买卖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上诉人包括试剂供应商、仪器供应商、临床CRO、物流公司、房地产公司、前高管等多方。2024年10月,斯微生物开启破产程序。
沃森生物虽然不是国内mRNA疫苗研发的先行者,但其嗅觉十分敏锐,早在2020年5月,沃森生物就与艾博生物就共同开发新冠病毒mRNA疫苗达成了合作协议;2022年1月,沃森生物又与蓝鹊生物签署了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冠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的产品开发及商业化合作。
除了mRNA新冠疫苗,沃森生物还正在与合作方合作研发带状疱疹mRNA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流感病毒mRNA疫苗等,全情押注mRNA疫苗的决心可谓非常坚定。
可事与愿违的是,沃森生物在mRNA疫苗研发上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虽然与艾博生物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于2022年9月在印尼获批,与蓝鹊生物合作研发的针对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XBB.1.5)于2023年12月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但投入产出失衡,这对其在mRNA领域的持续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mRNA新冠疫苗从火爆到沉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情绪本就是剧烈波动的,这会进一步加剧泡沫的形成。不过,资本的沉沦并不意味着mRNA技术惨遭放弃,而是让这项前沿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沉淀。
02
第二次崛起
2024年5月31日,对mRNA技术的发展历程来说,是个令人激动的里程碑日子。
这一天,Moderna宣布其RSV mRNA疫苗mRNA-1345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新冠疫苗之后,全球首款上市的非新冠mRNA疫苗,该产品的成功意义重大,表明了mRNA技术并非昙花一现。
更为关键的是,mRNA疫苗正朝着更广阔的市场进发,不再是传统的传染病疫苗,而是更加重磅的癌症疫苗的星辰大海。
实际上,早在开发新冠疫苗之前,包括Moderna、BioNTech在内的主流mRNA路线Biotech公司都是将治疗性的癌症疫苗作为各自mRNA技术的核心推进方向。
从研发进展来看,mRNA疫苗已被广泛尝试应用于包括前列腺癌、急性骨髓白血病、转移黑色素瘤、成神经细胞瘤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研究。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mRNA技术研发三巨头Moderna、BioNTech、CureVac分别拥有45、31、14条mRNA疫苗研发管线,三年过去了,这些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一边是,BioNTech的黑色素瘤mRNA疫苗BNT111于2021年11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同年授予孤儿药认定。2024年7月,BioNTech公布BNT111的II期临床试验积极顶线数据,试验达成主要终点,BNT111与PD-1抑制剂Libtayo(cemiplimab)联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无法切除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缓解率(ORR)。
在另一边,Moderna也不甘示弱,2025年3月,其宣布其与默克公司联合研发的首款针对黑色素瘤的个性化mRNA癌症疫苗mRNA-4157(V940)计划于2027年上市,且存在提前上市的可能性,最早或将于2025年在部分国家通过加速审批流程实现上市。
事实上,国内药企以及各大科研机构对mRNA的研发,特别是针对mRNA技术的基础研发并不比这些国际巨头少。近期,云顶新耀和康方生物的两项mRNA癌症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为这个赛道添了一把新柴。
今年3月6日,云顶新耀宣布,其通过AI辅助研发的新型mRNA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在北大肿瘤医院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EVM16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在体内进行高效的抗原呈递,激活患者自身的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和治疗癌症的目的。
EVM16是AI算法驱动识别肿瘤新抗原的新型mRNA疫苗,根据每位患者特有的肿瘤细胞突变,使用自研的“妙算”肿瘤新抗原AI算法,识别出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肿瘤新抗原,并设计出编码数十种肿瘤新抗原的mRNA治疗性疫苗。
4月6日,康方生物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正式注册了一项关于个体化mRNA疫苗的IIT(研究者发起的研究)临床试验。这项研究旨在评估mRNA疫苗单独或联合PD-1/CTLA-4及PD-1/VEGF双抗体作为胰腺癌辅助治疗的效果。
中国Biotech的加入,不仅为mRNA疗法注入了新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还拓展了其应用领域,使得mRNA疗法在经历低谷后重新焕发生机。治疗性癌症疫苗,这正是mRNA技术第二次崛起的关键。
03
大多数人都是错的
在医药研发的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偶然的发现,如耳熟能详的发现青霉素故事,但更多的是籍籍无名的坚守。
mRNA疫苗的发明者之一卡塔琳·卡里科,也险些在籍籍无名和挫败中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1985年,卡塔琳·卡里科因迟迟没有研究成果而被匈牙利科学院生物研究中心解雇;1995年,由于无法申请到项目基金,在宾夕法尼亚工作六年后的卡塔林·卡里科被降职,错失成为该校全职教授的机会,对mRNA技术的研究眼看就要终止。但因她的坚毅,最终成就了伟大的进步,mRNA技术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在卡塔林·卡里科之前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是,不管是天然RNA还是在体外人工合成的RNA,都会毫无例外地激活人体免疫细胞的反应,从而导致RNA还没来得及被翻译成蛋白质就降解了。2005年,卡塔林·卡里科发现对RNA组成成分之一的尿苷修饰后的mRNA都可逃避免疫传感器的信号识别,从而解决了RNA应用研究中最大的难题。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发表在了Immunity杂志上,这也标志着mRNA疗法的诞生。
又经过十数年的长跑,mRNA技术才最终绽放。但绽放之后,又引发了新的问题。这深刻地反映出技术演进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充满曲折。一次又一次的大浪淘沙过后,真金才会出现。
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沉淀和大量试验积累,mRNA技术虽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但在现阶段还无法迅速释放全部价值。在追求技术突破和商业利益的过程中,“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资本在mRNA技术发展初期的过度涌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但也催生了泡沫。当市场回归理性,那些缺乏核心技术、盲目跟风的企业便被淘汰。太多血淋淋的例子,特别是创新药行业,从最初上百个PD-1/L1管线,到一窝蜂地ADC,再到更加夸张的GLP-1,仍在上演悲欢离合。
但是人们从历史当中学到的唯一教训是:人们无法从历史当中学到教训。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医曜,作者:黄希文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