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区产业创新载体发展经验浅析
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中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区位设计,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先锋作用。杭州钱塘区在2020年跻身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十强,在浙江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在全国12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名列全国第六、浙江第一。作为经开区中的尖子生,杭州钱塘区在发展产业创新载体方面有哪些最新经验呢?
一、 钱塘区经济发展简析
钱塘区地理区位优越。钱塘区为杭州市辖区,位于杭州市东部、杭州湾以西,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436平方公里、钱塘江水域面积约95.7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钱塘区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21年,钱塘区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1218.23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6亿元,同比下降5.0%;第二产业增加值828.63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75.65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1.1:68.0:3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8.3%和42.8%。
钱塘区企业活跃度较高,科创实力较强。截至2020年底,钱塘区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00余家,总投资超7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有75个。拥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坐落14所高校,拥有4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集聚了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等近30个国内外知名科研平台。
钱塘区同时拥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杭州综合保税区三个国家级牌子。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993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15年,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国务院批复,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保持原有3个国家级牌子(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杭州综合保税区)不变,管辖面积531.7平方公里。2020年4月9日,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实施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宣布设立钱塘区。
钱塘区正在全面构建“51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发展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五大先进制造业,超前探索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五大现代服务业。2020年,芯智造产业链被评为全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生物医药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被评为全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成为全省开发区中上榜产业链最多的开发区。其中:芯智造产业链,已集聚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上下游企业60余家,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核心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500亿元,高端配套体系基本完备,千亿产业规模初步显现;生物医药产业链,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0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在全市占比超50%,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累计企业4000家;汽车产业链,拥有长安福特、林肯、吉利、广汽等整车品牌,已集聚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60家,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年产销整车60万辆以上,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汽车研发与制造创新高地。
面向未来,钱塘区着力建设高水平国家级经济发展平台。钱塘区将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决策部署,高效发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二、 钱塘区产业创新载体发展态势
钱塘区积极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钱塘区不断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加大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大力引进和培育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和应用型研究机构,不断推动高水平建设钱塘科创中心,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等。努力发挥区内高校及奥克兰大学创新研究院、帝工先进技术研究院、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全球研究中心等平台创新资源集聚功能。
钱塘区积极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近年来,钱塘区以构建创新生态链为导向,实施科技型企业“引航领飞”梯度培育计划,努力壮大“头雁”“雨燕”“雏鹰”“凤凰”企业集群,形成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种子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成长发展格局。钱塘区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企业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建立企业创新生态圈,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开发、品牌建设能力。积极培育行业带动力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平台型“链主型”企业。发挥综合保税区体制机制优势,加快集聚跨国公司创新研发中心,大力推进保税研发发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持续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深入推进“国高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国高化”的“双向转型”战略。
钱塘区积极提升创新孵化空间水平,营造更优创新创业氛围。近年来,钱塘区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提升新加坡(杭州)科技园、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海聚中心等重点创新创业平台能级。着力构筑“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新技术联盟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形成“一核十星百园”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打造涵盖从创业苗圃区、众创空间区、孵化区、科技园区、产业加速区以及公共服务配套区的全过程创新要素空间。
三、 钱塘区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最新案例
钱塘区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园落地。截至2022年底,钱塘区已谋划工业综合体项目12个,估算总投资达254亿元,可建成产业空间300万平方米。其中,高创WORLD产业园、钱塘科创中心、青聚中心三大产业项目已明确于2022-2023年率先开工建设。
高创WORLD产业园、钱塘科创中心、青聚中心三大产业项目定位清晰、各具优势,形成了良好的高低搭配格局,有利于区域产业、科研、人才等资源聚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高创WORLD产业园项目从工业上楼出发,瞄准“瞪羚”企业集聚、智造研发孵化、青年人才汇聚目标,探索“未来工业综合体”概念。钱塘科创中心项目依托钱塘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非盈利机构和独立实验室等优质创新资源,推动重大科技攻关及成果产业化,打造国家级先进电子与智能技术高端创新技术带和产业集群。青聚中心项目是钱塘区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的重要载体平台之一。钱塘区近年正试图通过青聚中心、人才之家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钱塘文化特色及创新韵味的人才标志性空间群,激发人才线下交往活力,提高人才参与度和积极性。
高创WORLD产业园项目是钱塘区首个“未来工业综合体”。该项目位于钱塘区下沙工业集聚区,16号大街与11号大街交叉口的西北侧,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拟建设地上建筑面积约23.8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0。项目已于2022年12月底开工,计划于2026年竣工。
高创WORLD产业园项目以“通用性更高的建筑生态、可分可合的空间生态、配套整合的园区生态”为整体定位,以“整体地标性、单元组合性、严密逻辑性”为设计原则,旨在打造钱塘区智能制造高地新范式。园区共配置12栋生产性用房及1栋园区配套用房,建筑单体分为1万、2万、3万平方米三种户型,设计遵循“大户沿街、小户有景”的原则,以“独栋型工业综合体六大配建元素”为特色,通过功能落位设计、空间共享,打造高效便捷的科研生产空间及灵活丰富的配套体验。
配套方面,该产业园配有完善的商业、生活、会议、展示、运动等功能空间;通行方面,优化车、货、人分流结构,将人流向二层空中连廊引入,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通行;结构上,内部活力环道和下沉庭院有机串联,打造多样性、共享性一体化的一站式功能新体验,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活力度和综合性。
高创WORLD产业园项目公示图
四、 钱塘区产业创新载体建设的启示
钱塘区产业创新载体建设立足区域优势和自身实际,聚焦目标特色产业方向,努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发展引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结构,赋能区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梳理其产业创新载体建设的启示如下:
1、 做好细分产业定位,推动产业招商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明确区域产业总体发展方向,发掘地区科创、企业、人才等资源要素禀赋,考察区域产业聚集、产业链、龙头企业等方面发展现状,找准经开区产业发展独特优势进行细分产业方向精准定位,明确未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要点,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动招商工作落地,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体系。
2、 谋划重点招商前置,框定载体参数
从项目产业规划阶段,即将招商因素考虑在内,用目标招商对象需求画像指导建筑设计参数。传统的园区建设模式往往在项目落地、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招商工作,而招商前置模式则从项目产业规划阶段,即将招商因素考虑在内,着手准备招商工作,并将招商流程贯穿至园区运营。招商前置在规划阶段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制化打造园区产品,提高企业客户满意度。同时,招商前置在明确企业客户需求后进行开发建设,大大降低了园区开发建设的前期过度投资风险。再者,招商前置能够更合理地进行土地使用匹配,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招商前置型” 园区建设模式
3、 布局灵活载体组合,以不变应万变
从利于园区未来出售与出租的角度出发,使用多种组合厂房布置,以使单层面积灵活拼接、拆分配置,从而给入驻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当企业生产空间需要扩展时,灵活的厂房组合设置可以在不更换厂房的前提下满足需求。
厂房组合示意图
4、 完善高标园区配套,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使园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园区功能及配套方面应当统筹考虑,要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方因素。在以产业用房为主的布局前提下,要兼顾企业办公、接待、交流、展示、会议等空间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园区的货运问题,要配置部分仓储物流中心,优化车、货、人分流结构。此外,考虑为园区员工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配套,不仅提供宿舍和员工食堂这类基本配套,也要有其他满足员工日常生活甚至更高要求的休闲娱乐、餐饮、情感需求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专业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