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1月22日

光伏产业的SCP范式分析

 2012-10-31 16:16:43 责任编辑:王逸之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古人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正是光伏产业发展现阶段的真实写照。2012年,光伏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市场呈现变幻莫测的态势。

2012年可谓光伏产业震荡的一年,截至8月9日,有10家光伏企业IPO被拒;2012年8月8日,更有媒体爆出“十大光伏巨头负债1110亿元 全行业已近破产边缘”的行业报道。古人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正是光伏产业发展现阶段的真实写照。2012年,光伏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市场呈现变幻莫测的态势。

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关于光伏产业的分析众说纷纭,但总结起来,莫过于美国、欧洲等国家“双反”政策的影响,导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等原因。但是造成光伏产业现状的真正原因或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却较少。本文将在光伏产业链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CP范式分析对光伏产业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一、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光伏产业是指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它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5个环节,分别为硅矿提纯为硅料、硅片的加工、电池片的生产、电池组件的封装和光伏发电应用系统,其中上游为硅料、硅片的提供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环节。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光伏市场产业链呈橄榄型结构,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我国涉及多晶硅和发电应用系统的企业呈现显著的成长初期的特征;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如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则是光伏产业链中游的典型企业,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的扩张和此类企业向上游拓展等因素,逐渐呈现向产业链整合的方向发展,分析认为,目前整合产业链是分散风险和价值最大化的方向。

从我国光伏产业的价值链看,晶体硅材料炼制(主要是多晶硅)占据了整个产业链产值的近45%;电池生产和光伏组件封装占21%;光伏系统集成占34%。综观产业链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光伏产业链下游环节光伏发电应用系统,是制约该行业的最终瓶颈,而解决光伏发电行业的高成本和技术不成熟问题,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将是最有力的推手。

同时,综观世界各国的光伏行业的发展,不难发现,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初期阶段,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等政策来引导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完善产业链并合理疏导设备资本的流入,通过生产规模扩张、技术创新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推动真实的市场需求,以实现最终取代化石能源的目的。因此,从光伏行业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产业政策扶持的力度将决定了光伏市场的规模。

 

光伏行业产业链价值构成分析(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光伏产业的SCP范式分析

SCP理论对于研究产业内容市场结构,主体市场行为及整个产业的市场绩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该理论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构架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SCP理论强调市场结构的作用,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同时企业的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因此,改善市场绩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结构。下面我们将利用SCP理论分析我国光伏产业的市场组织状况。

1、光伏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1)行业集中度分析

我国多晶硅市场集中度较低

全球的多晶硅原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于国际七大产商之手。如Hemlock、Wacker、Tokuyama、REC、MEMC、Misubishi和Sumitomo等公司掌握晶硅制备技术,占据全球太阳能多晶硅总产量的85%以上。而在我国多晶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在工信部公示首次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20家多晶硅企业名单中,大部分企业现在处于停产状态。

一方面,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占据了全球近45%。但多晶硅产品档次较低,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不高,所以现货价格偏低,且有近1/3的产能被闲置。另一方面,国内一半左右的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高质量多晶硅。据前瞻数据监测,2011年1-12月份我国共进口多晶硅64613.86吨,同比上升36%;1-12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额为380049.80万美元,同比上升42%。

多晶硅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在行业低谷期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型多晶硅企业都已经停产,因此,市场调节提升了行业集中度。

太阳能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

现阶段,中国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已达几百家,电池片总规模列世界第一。在全球前7大光伏组件企业中,其中中国企业有5家。无锡尚德将会继续占据领先的位置,英利新能源、上海交大泰阳、中电电气、晶澳太阳能、江阴俊鑫、江苏林洋等公司近年来亦取得快速发展。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总计有无锡尚德、河北晶澳、天威英利、南京中电、江西塞维、天合光能、林洋新能和浙江昱辉等数10家公司相继在海外上市,IPO融资总额超过19亿美元。

因欧盟光伏政策的变化,国内光伏企业告别暴利时代。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我国的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有限,太阳能电池企业主要依赖出口。且近6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连续较快增长,2011年出口额达到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光伏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以欧洲为首,占我国太阳能电池市场的56.94%,亚洲占21.15%,北美洲占16.54%。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德国、荷兰和美国。2012年随着美国的“双反”,欧盟的反垄断预警工作和印度的光伏电池反倾销预警,使得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受阻,库存增加,产能过剩。

(2)产品差异化

现阶段,我国光伏市场竞争激烈,其中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长期研发的积累,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只能采取主动降价来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乃至抢占竞争对手的份额。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已经成为光伏企业提高性价比的不二法宝。2012年下半年,光伏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进行了战略上的调整。除了进行组织架构的变革、内部管理的调整,以及渠道资源的整合和梳理之外,如何应对消费者日益挑剔的消费眼光,提供差异化、特色产品也成为光伏企业的应对策略。

(3)进入和退出壁垒

一个企业选择进入或者退出一个市场大体上要考虑的两个方面的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是指包括一些政策法律制度、组织企业进入和退出的策略行为等。

光伏行业的发展初期,限制企业进入退出壁垒主要是非经济因素。国家和地方对光伏行业的大力支持,大大降低了光伏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失衡,出现大规模产能过剩。在此背景下,政府、企业纷纷采取调整战略,行业的门槛逐步提高。光伏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主要集中在:

①规模壁垒

光伏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不同规模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性,以多晶硅为例,保利协鑫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达到20美元/千克,而小规模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则高达35美元/千克,在市场价格处于30美元/千克的情况下,对于新进入者,无疑提升了进入障碍,压缩了可能盈利的空间。同时,光伏企业需要精密的设备、稳定的销售渠道,这些都会加大企业进入退出的难度。

②技术壁垒

光伏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多晶硅提纯技术被国外的企业所垄断。同时,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品制造工艺也较为复杂,涉及到众多的设备和工艺路线选择,各个生产工序对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经验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是产品高质量、生产高效率的必要保障,因而行业进入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③资金壁垒

光伏行业对设备要求高,设备投资较大。除此之外,建设生产基地、购买原材料、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现阶段,面对着行业发展的低谷期,加大研发的力度,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2、光伏行业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的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战略的行为。

(1)企业排队“跃龙门” IPO被拒是一种必然

截止2012年8月9日,共有13家光伏企业IPO申请,其中10家被拒,分别是上机数控、思可达光伏、鹿山新材料、恒基光伏、快可光伏、日地太阳能、天能科技、欧贝黎和皇明股份。上机数控、思可达光伏、鹿山新材料首发申请被否;恒基光伏中止审查;快可光伏、日地太阳能、天能科技、欧贝黎、皇明股份、辉煌太阳能终止审查。而仅有3家公司通过IPO,分别是晶盛机电、隆基股份和宁夏日晶。尽管如此,仍有裕华光伏等多家企业拟在A股上市。这些企业寻求上市的主要原因是资金压力,一方面企业库存增加,销售规模下降;另一方面企业资金存在短缺,但若上市成功,会进一步扩大产能。这样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压力,使得全行业利润水平下滑。因此,光伏企业IPO被拒是一种必然。

(2)企业纷纷停产  战略调整在即

光伏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四川、江苏、江西及河北。据光伏产业协会透露:“五成企业处于停工状态,其他的三成减产一半,其余的20%处于勉强维持状态”。尽管如此,2011年下半年上市的7家光伏概念股首发实际募集资金总额达95.40亿元,其中京运通募集资金额最多,达24.1亿元。根据2012年公司的公开信息显示,这些募集的资金除了用于原计划的募集项目外,大多都存在利用超募资金补充公司流动性资金和大量闲置在银行的现象。在此背景下,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主要有:

①兼并重组

2012年2月,工信部印发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集中力量支持优势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重点光伏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如通威集团旗下的永祥股份作为我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已将适当、适度参与光伏行业的一些兼并重组工作提上日程。

②转型回归本业

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浙江纺织等传统企业大举进入光伏行业,成为光伏产能严重过程、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且这些企业在本次的大浪潮中深受重伤,因此,回归本业是明智之举。

③申请破产

在停产的中小企业中,需要根据自己的状态,该破产时则破产。曾经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Q-Cells的倒闭,正是真实写照。同样,我国的黑龙江宝利光伏科技破产,以及安迪光电申请破产。俗话早死早重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光伏行业市场绩效

综观整个光伏产业,一边高额债务压顶;一边产能过剩,利润下降。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加大,最典型的就是赛维LDK和尚德电力。2011年,赛维LDK实现销售收入135.96亿元,同比下降14.01%;毛利-2.50亿元,同比下降108.10%;营业利润-29.00亿元,同比下降205.82%;净利润为-41.30亿元,同比下降325.40%;同时,资产负债率达到91.10%。尚德电力2011年毛利为243592.79万元,同比下降28.82%;公司经营亏损,营业利润为-406534.07万元,净利润为-641809.67万元;同时,资产负债率达到79.14%。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产业进入震荡期,加上2012年欧美等国家的“双反”,致使全行业进入低谷期。但是随着政府逐步介入光伏产业的整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行业拐点必将出现。

三、结束语

我国的光伏产业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市场结构:多晶硅行业和光伏发电系统应用行业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太阳能电池及组建封装行业的集中程度较高。产业发展初期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但在逐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开始由“价格竞争”向“品牌、技术和产品竞争”升级;需要从产业链融合和技术结构调整的方向重建产业价值链。

企查猫

现阶段光伏行业面临全行业的大洗牌,最终将保留竞争力强、高层决策正确、健康运营的大规模公司;中小规模的企业要么被兼并,要么倒闭,市场集中度将得以提高。同时,由于产品销售额高,光伏产业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的招商宠儿,各种补贴政策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失灵。因此,政府需进行角色的转变,开始从行业推动者中退出,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的重点需要转向对外,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本文作者章诵兰,系前瞻产业研究院通用事业部首席分析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市中级经济师。在机械制造与设备制造产业有很深的体会,长期研究企业的生产流程与技术创新,曾与国内外30家以上的企业有深度的跟踪服务,多次担任项目经理。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